(一)要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
根據自己的時間制定作息時間表,明確每天必須學習的內容,無論工作多忙,也要盡可能完成計劃。這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關鍵。
(二)緊扣綱,通讀教材
綱既是各年命題的直接依據,又是生的復習范圍。
生首先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掌握綱所指定內容,明確綱中哪些內容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要求熟悉的、哪些內容是要求了解的,因為綱中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個層次的內容在試題中所占的分數比例是不一致的,其
把會計從業站點加入收藏夾中掌握部分約占60%,熟悉部分約占30%~40%,了解部分在10%以下。生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
其次,生要通讀教材。教材是試的惟一指定用書,也是試命題和答案的來源,歷年試的絕部分命題都可以直接從教材中獲得答案或出題依據,尤其是客觀題。因此,生要對指定教材的內容,從頭到尾細讀若干遍,并且弄懂弄通,記住會用。在通讀時,應當將一些關鍵字句或關鍵字眼標注重點符號,以引起重視。
如第七章第三節P136第6行,關于融資租賃業務的營業稅計稅依據,“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包括殘值)減去出租方承擔的出租貨物的實際成本后的余額,以直線法折算出本期的營業額”為計稅依據。其中“(包括殘值)”就是關鍵字眼,應當圈出,如果題選項中將“包括”二字改為“不包括”,則意思完全相反,則不能選擇。
再如,P145倒數第12行“4.各項扣除的計算參照《稅法(Ⅱ)》教材的相關章節。這就要求生即使只稅務代理實務一科,也必須認真學好《稅法(Ⅱ)》內容,否則,
把會計從業站點加入收藏夾要通過代理實務一科也很困難。
(三)把握重點,關注新內容
生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必須把握住重點內容;而重點內容的把握必須與《稅法(Ⅰ)》、《稅法(Ⅱ)》及《財務與會計》結合學習,不能只看代理實務教材。特別是那些兩科的生,也必須認真學習《稅法(Ⅰ)》、《稅法(Ⅱ)》及《財務與會計》,否則,即使代理實務學得很精通,要通過該科的試也很難。
同時,重點內容的復習不能光閱讀書籍,還要多做模擬題,應當有選擇地購買一部分
把會計從業站點加入收藏夾有參價值的試輔導書進行經常性的練習,通過做題,發現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同時,要將近幾年的試題進行自測,并對照答案,看自己哪些地方錯了,錯在何處,一定要找出錯誤的原因。提醒生注意的是,2008年度的題由于2008年度的特殊性,不具有代表性,一些題內容較偏,不具有參性。
其次,生還要關注教材中發生變動和新增加的內容,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中許多題目就來自其中,比如2009年教材中企業所得稅政策的變動內容及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的變化,不僅在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中會涉及到,而且在綜合題中會涉及量的業務。這也是對注冊稅務師及時更新知識的原則性要求。
特別是2009年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做了較的修改,應當會成為《稅務代理實務》一科的核點,因此,應當以企業所得稅政策學習為重點,兼顧流轉稅和其他稅種政策的學習。綜合題會以2008年度的業務為主,兼顧2008年度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核。
綜合題中如果涉及增值稅和營業稅,應當是涉及那些與2009年新政策不沖突的地方。
簡答題方面應當會核增值稅和營業稅或消費稅的一些新政策,一定要掌握新舊政策的主要變化,我在后面的講課中會給家做詳細的講解,希望學員認真聽講,仔細領會,特別是一些例題,要好好把握,審題時一定要注意要求計算什么年度的稅款,以避免混淆新舊政策。
在復習過程中,還要善
把會計從業站點加入收藏夾于總結記憶一些試中經常用到的公式,強化記憶。這些公式我也會在后面的講課中穿插講述。
上述重點章節平時應注意多加練習,一旦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就不會忘記,只要平時學得好,前就不必專門抽出時間再復習這部分內容了,因為這些章節需要理解的問題多,而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少,臨陣磨槍的效果不會太明顯。
(四)要選擇一個效果好的網站或輔導班進行學習
有時候看書覺得非常容易,但一旦做題,則極容易出錯,這是對稅法沒有理解透徹造成的。通過聽取老師的講解,可以解決看書時容易忽視的盲點,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和疑點,使自己的復習更加有的放矢,少走彎路。
比如:注冊稅務師審查某企業的賬簿資料時發現:“投資收益”科目,2008年10月21日,55#憑證記載:從境內上市公司乙企業分得股息20萬元,該股票是鴻興公司2008年3月10日購買的10000股,購買價格每股5元,2008年10月21日當天的收盤價每股7.2元;11月10日,78#憑證記載,鴻興公司將乙企業的股票拋售,取得收入扣除相關稅費后為8萬元,存入銀行,會計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8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50000
投資收益30000
企業已經按會計利潤預繳了所得稅,沒有做任何的納稅調整,要求生指出存在的問題,并表述稅收政策。
一般生會明確指出,由于購買股票的持有時間沒有超過1年,因此,從上市公司分得的20萬元應當并入當期所得繳納企
把會計從業站點加入收藏夾業所得稅。轉讓所得也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如果生對企業所得稅的政策把握不細致,可能對10月21日收盤價高于成本價的差額也補繳了所得稅。
實際上這筆業務是為了給生設置一個陷阱,一旦繳納了所得稅,則整個題目的結果就會錯誤。
財稅【2007】80號文件規定,企業的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和投資性房地產在持有期間發生的公允價值變動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待處置時,按處置收入減除投資時的計稅基礎后的差額并入當期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此類問題只有通過聽老師的講解,才能深刻理解,否則試時就會因拿不準而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