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鞍山對外經濟貿易飛躍發展的三十年

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2008年是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第30個年頭。30年改革開放的風雨歷程,記錄著鞍山對外經濟貿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取得的成就。30年來,鞍山市通過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國際交往,抓住中國加入WTO的機遇,使鞍山市對外經濟貿易飛速發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發展新格局。
  一、利用外資成就斐然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鞍山投資軟、硬環境的不斷改善,鞍山市已成為投資的熱土。雖然鞍山市利用外資起步較晚,始于1985年,但發展迅猛,并且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
  鞍山市利用外資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是1985年—1988年,利用外資處于起步階段。1985年,鞍山第一個利用外資項目——鞍山千豐企業有限公司的批準成立,拉開了鞍山市對外開放的序幕。到1988年,當年新簽訂利用外資合同23個,比1985年多19個,合同利用外資額3.67億美元,是1985年的19.1倍,實際利用外資額1015.7萬美元,是1985年的5.3倍。這一階段實際利用外資額年均遞增74.2%,發展迅猛。
  第二個階段是1989年—1993年,利用外資勻速成長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到1993年,當年新簽利用外資合同208個,是1988年的9倍;合同利用外資額2.58億美元,是1988年的7倍,實際利用外資額4253.6萬美元,是1988年的4.2倍。這一階段實際利用外資額年均遞增33.2%,發展比較均衡。
  第三個階段是1994年—2000年,利用外資彈跳式發展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鞍山市在用好用活國家和省對外開放政策的同時,結合鞍山實際,出臺優惠措施,加大引資力度。在1994年當年實際利用外資額就逼近1億美元,比1993年增長2.2倍;1997年,更是創造歷史峰值,達到2.3億美元,比1993年增長5.4倍。這一數據直到10年后的2007年才被改寫。而后受到亞洲金融危機及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影響,實際利用外資額迅速回落,到2000年,當年實際利用外交額為1.2億美元。這一階段實際利用外資年均遞增15.7%,但實際增幅波動較大。
  第四個階段是2001年—2007年,引進外資更加注重質量。中國入世后,面對國際市場新規則,外資投向發生的新變化,鞍山市對待外來投資更加理性化。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進入,積極引進大型外資企業,使鞍山利用外資有了質的飛躍。2007年新簽利用外資合同41個,合同利用外資額3.67億美元,比2000年只增長20.8%,但實際利用外資額達2.78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135.2%,是1985年的144.7倍,也是歷史最好水平。
  自1985年有統計數據以來,鞍山市累計批準利用外資合同1643個,合同利用外資總額達71.8億美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23.9億美元,年平均遞增25.4%。在全省14個城市中,位列第三。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鞍山市的“三資”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到2007年末,實有工商注冊“三資”企業468家,開工投產企業245家,從業人員5.6萬人,當年實現產值730.6億元,利潤109.1億元,實繳稅金79.3億元,實際出口19.5億美元。歷年累計實現產值2510億元,銷售收入2492億元,實際出口60.6億美元。
  通過利用外資,促進了鞍山市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對鞍山市國有和集體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利用外國政府和世界銀行貸款改善城鄉基礎設施,促進了農、林、牧漁業發展,對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湯河水源擴建供水工程、節能環保型城市集中供熱工程、西部第二污水處理廠工程、結核病預防和治療項目,以及海臺岫農業開發項目等。
  通過利用外資,加速了鞍鋼的發展。鞍鋼是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在鞍山市經濟發展中地位舉足輕重。改革開放30年來,鞍鋼通過借款、“三來一補”、國際租賃、項目合資和在香港發行H股票等利用外資方式進行技術改造、產品結構調整,使鞍鋼飛速發展。2007年鞍鋼的鋼產量達3110萬噸,是1978年的29倍;工業總產值660.1億元,是1978年的18.2倍;利潤117億元,是1978年的9倍。
  二、外貿出口飛速增長
  改革開放30年來,鞍山市不斷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在用好用活國家外貿政策的同時,結合鞍山市實際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出口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使鞍山市外貿出口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商品出口總額繼1990年突破1億美元大關,實現1.79億美元后,經過連續4年的穩步增長,在1995年又完成了7.35億美元的跳躍式發展。之后經過連續8年的調整過渡,特別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鞍山的商品出口總額步入大踏步發展時期,在2004年和2006年又分別突破了10億和20億美元大關,2006年實現21.39億美元,完成了商品出口總額發展的“三級跳”。自1989年有統計數字以來,鞍山市累計實現商品出口總額121.9億美元,2007年商品出口總額達到24.1億美元,創歷史最好水平,比1989年增長132倍,年平均遞增31.2%。
  改革開放30年來,鞍山市的外貿出口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出口商品種類大幅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1978年鞍山市出口商品只有8類79種,到2007年,已增加到21類千余種商品,形成了以鋼材、紡織服裝、機電、化工、鎂制品、滑石制品等大宗產品為主,出口品種比較齊全的外貿出口體系。從商品出口的結構看,近幾年鞍山市著力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努力改變外貿出口的增長方式,出口商品不斷由資源型和初加工產品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的工業制成品轉化,非金屬礦產品不斷向細微化、系列化和中高檔方向發展。2007年,在鞍山市出口商品中,高附加值及精加工產品占出口額的80%以上。
  二是在出口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1988年開始,通過政府在政策、資金和專業知識培訓等方面的大力扶持,鞍鋼等多家大中型生產企業相繼獲得進出口自營權,外商投資企業也不斷發展壯大,使鞍山市企業出口能力逐步增強。目前全市出口創匯500萬美元以上的出口大戶已達30家。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鞍山不斷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在鞏固原有出口主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澳洲、歐盟等新興市場,鞍山市已與歐盟、美國、東盟、日韓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合作關系。
  三、投資環境明顯改善
  30年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打造鞍山的城市形象,提出了“讓世界了解鞍山,讓鞍山走向世界”的目標,鞍山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民族團結模范市、全國政務公開示范市。實施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擴大鞍山對外經貿往來,提高鞍山城市知名度。先后同日本的尼崎市、英國的設菲爾德市、土爾其的布爾薩市、俄羅斯的利佩茨克、韓國的安山市及美國的伯明翰市等六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機構建立了業務聯系,在20多個國家建立了辦事處。積極舉辦各種經貿洽談會、海外客商聯誼會,多次組團到美、加、韓、日、澳及香港等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舉辦招商會、參加展銷會。同時充分利用鞍山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海外游客、港澳臺同胞來鞍觀光旅游、從事經貿洽談活動。30年間,鞍山市共接待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59萬人次,旅游創匯累計達3.71億美元。到2007年,當年接待國際旅游人數已突破10萬人次,比1978年增長55.7倍,平均年遞增14.94%;旅游創匯7108萬美元,相當于2000年以前歷年的總和,比1978年增長1184倍,平均年遞增27.64%。
  良好的投資環境是聚集資本的“磁力場”,是招商引資的“助推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鞍山市樹立“政府競爭環境、企業競爭市場”的理念,積極致力于投資軟硬環境的建設,并在2006年入選中國百佳投資環境城市。
  從軟環境建設來看,一是政策保障,在用好用活國家、省級外經外貿政策的同時,結合鞍山實際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外商投資、擴大出口的方針政策,吸引外商企業投資,鼓勵鞍山市商品出口。二是效能保障,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加強涉外窗口部門服務的規范化和科學化,公開和簡化了外商投資的辦事程序,推行了社會服務承諾制,實現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獲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公共行政服務中心,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房地產交易、產權交易、招投標和政府采購五大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開展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三是體制保障,加強依法行政,規范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行為。開展軟環境建設綠色行動,提高涉外公務人員素質,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收費項目,把政府對外資企業的干預減少到最低限度。四是誠信保障,打造誠信鞍山品牌,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鞍山市被確定為遼寧省誠信體系建設試點城市,成為全國六個誠信體系建設重點城市之一。五是訴求保障,暢通訴求渠道,加強外商及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訴受理工作。開通“市長信箱”、外商投資企業投訴中心、軟環境投訴中心、“民心網”、“行風熱線”等新型投訴渠道。建立了政府投訴部門與司法部門的聯席協調制度,以解決司法方面的外商投訴問題。
  從硬環境建設來看,一是交通通訊保障,鞍山市對主次干道和交通樞紐進行了重點建設,完成了千山到達道灣高速公路口的軸線工程,對城市路網進行了全面改造,保證了交通暢通,被評為全國暢通工程A類管理一等模范城市。途經鞍山的火車已達78對次,可直達全國近百個主要城市。開通了鞍鋼聯航,從鞍山直飛北京,用時只70分鐘,打破了鞍山無民用航線的歷史。隨著電話、國際互聯網、ADSL寬帶等數據網絡的普及,政府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大大提升了鞍山信息化水平。2007年鞍山市擁有固定電話167.1萬部,移動電話198.3萬部,國際互聯網用戶29.8萬戶,鞍山市在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中位列第44位。二是空間場地保障,為了使來鞍的外商資金有投處、項目有場地,鞍山申請建立了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2年11月獲國務院批準,高新區總體規劃面積14.67平方公里,是集科研教育、高新技術產業、主導產業企業集群于一體的特色園區。到2007年,區內注冊企業1782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8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410億元,利稅45億元,財政收入53300萬元,出口創匯5000萬元。三是基礎設施保障。30年間,鞍山市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額達200多億元,僅2007年當年就投入資金43億元,使鞍山城市環境、生活設施、公共設施以及環保設施等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和提高。供水、供氣、供電能力完全能夠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到2007年,鞍山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為158萬立方米/日,年供水總量46356萬立方米,其中生產運營用水3209萬立方米;年供氣總量(含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17449萬立方米,其中生產用量6669萬立方米;年供電總量201.76億千瓦時,其中產業用電量190.04億千瓦時。
  鞍山改革開放30年來,在對外經濟貿易方面的諸多成就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利用外資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結構有待繼續優化;高新區建設速度、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規模等都需加快和擴大。我們堅信,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鞍山市的外向型經濟一定能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再創新的輝煌。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