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007年1月1日,光華銀行向某客戶發放一筆貸款200萬元,期限2年,合同利率10%,按季結息。假定該貸款發放無交易費用,實際利率與合同利率相同。每半年對貸款進行減值測試一次。其他資料如下:(1)2007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u月31日,分別確認貸款利息5萬元。(2)2007年12月31日,采用單項計提減值準備的方式確認減值損失20萬元。(3)2008年3月30日,從客戶處收到利息2萬元,且預期2009年度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末很可能收不到利息。(4)2008~6月30日,對該貸款進行減值測試,未發生減值損失;2008年12月31日,對該貸款進行減值測試,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166.53萬元。(5)2009年1月10日,經協商,光華銀行從客戶收回貸款170萬元。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要求:編制光華銀行上述有關業務的會計分錄。
(1)發放貸款
借:貸款——本金 2000000
貸:吸收存款 2000000
(2)2007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1和12月31日,分別確認貸款利息
借:應收利息 50000
貸:利息收入 50000
借:吸收存款 50000
貸:應收利息 50000
(3)2007年12月31日,確認減值損失2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0000
貸:貸款損失準備 200000
借:貸款——已減值 2000000
貸:貸款——本金 2000000
此時,貸款的攤余成本=200-20=180(萬元)
(4)2008年3B30日,確認從客戶處收到利息2萬元
借:吸收存款 20000
貸:貸款——已減值 20000
以實際利率攤余成本為基礎應確認的利息=180×10%/4=4.5(萬元)
借:貸款損失準備 45000
貸:利息收入 45000
此時,貸款的攤余成本=180-2+4.5=182.5(萬元)
(5)2008年6月30日,確認貸款利息
以實際利率攤余成本為基礎應確認的利息=182.5×10%/4=4.56(萬元)
借:貸款損失準備 45600
貸:利息收入 45600
此時,貸款的攤余成本=182.5+4.56=187.06(萬元)
(6)2008年9月30日,確認貸款利息
以實際利率攤余成本為基礎應確認的利息=187.06×10%/4=4.68(萬元)
借:貸款損失準備 46800
貸:利息收入 46800
此時,貸款的攤余成本=187.06+4.68=191.74(萬元)
(7)2008年12月31,確認貸款利息
以實際利率攤余成本為基礎應確認的利息=191.74×10%/4=4.79(萬元)
借:貸款損失準備 47900
貸:利息收入 47900
未確認減值損失前,貸款的攤余成本=191.74+4.79=196.53(萬元)
應確認減值損失=196.53-166.53=3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300000
貸:貸款損失準備 300000
確認減值損失后,貸款的攤余成=166.53(萬元)
(8)2009年1月5日,收回貸款
借:吸收存款 1700000
貸款損失準備 314700
貸:貸款——已減值 1980000
資產減值損失 3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