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2-01 共6頁
36.平均利潤率是通過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的。利潤率同資本有機構成是按相反方向變動,各部門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不同,因而利潤率就有差別。資本家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將資本由資本有機構成高、利潤率低的部門轉移到資本有機構成低、利潤率高的部門。這樣,資本有機構成高的部門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利潤量增多;資本有機構成低的部門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降,利潤下降。資本在各個部門之間的競爭,必須使同等資本得到同等利潤,這種競爭才會暫時停止。
37.資本周轉快慢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1)加速資本周轉,可以避免和減少固定資本的無形損耗,提高固定資本的利用率。2)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可以節約預付流動資本。3)加快資本周轉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價值量,提高年剩余價值率。年剩余價值量是資本家一年當中所剝削到的剩余價值總量。年剩余價值率是年剩余價值量與預付可變資本的比率,表示的是預付可變資本的增殖程度。
38.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第一次飛躍。1)馬列主義基本原理是正確的,是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行動指南。2)近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自己特殊國情。3)20世紀30年代,黨內存在著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傾向。4)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敢于創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
39.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與可能性:1)農民階級長期受到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鴉片戰爭后又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基本的和主要力量。無產階級必須與農民結成鞏固的聯盟。2)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既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又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注定了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具有兩重性的階級——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因此,必須對他們采取積極的態度。3)中國軍閥內部的矛盾和斗爭,反映著帝國主義各國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可以利用敵人的矛盾,對敵人進行瓦解、分化,爭取那些哪怕是暫時的、動搖的同盟者,以打擊主要敵人。4)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從一個側面決定了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必要性。
40.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41.新民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4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所說的“人民大眾”。
43.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決定革命性質的力量,是主要的敵人和主要的革命者兩方面。由于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因此,中國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運動后開始的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
44.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是: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以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目的。
45.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1)1949-1952年,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廣大人民群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國民黨反動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
2)1953-1956年,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46.中國共產黨的武裝斗爭,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