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一、多項選擇題(1~5個答案):
1.在活體的口腔內,緊鄰磨牙后區后方的結構是( )
A.翼下頜韌帶
B.頰咽肌縫
C.翼突下頜縫
D.翼下頜皺襞
E.頰系帶
2.頰部皮下組織中自上而下橫行的結構是( )
A.面神經顴支,上頜支,腮腺導管,面神經下頰支,下頜緣支
B.面神經顳支,顴支,上頜支,腮腺導管,面神經下頰支,下頜緣支
C.面神經上頰支,腮腺導管,下頜緣支
D.面神經上頰支,腮腺導管,面神經下頰支,下頜緣支
E.面神經上頰支,腮腺導管,面神經下頰支
3.唇的層次包括( )
A.皮膚
B.淺筋膜
C.肌層
D.粘膜下層
E.粘膜層
4.唇的血供主要來自( )
A.頜內動脈
B.頜外動脈
C.舌動脈
D.顳淺動脈
E.以上都不是
5.唇的靜脈回流經( )
A.顳淺靜脈
B.面前靜脈
C.頜內靜脈
D.面后靜脈
E.以上都不是
6.唇的感覺神經來自( )
A.上頜神經
B.眼神經
C.下頜神經
D.面神經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屬于頰的境界的是( )
A.下頜下緣
B.顴骨下緣
C.唇面溝
D.咬肌前緣
E.頦唇溝
8.頰部皮下組織中斜行的結構是( )
A.面神經顴支
B.面神經下頜緣支
C.面動脈
D.面神經
E.以上都不是
9.翼下頜韌帶是哪兩個肌筋膜增厚形成( )
A.頰筋膜
B.咬肌筋膜
C.咽筋膜
D.翼內肌筋膜
E.以上都不是
10.頰部的血供來自( )
A.舌動脈
B.頜外動脈
C.眶下動脈
D.面橫動脈
E.以上都不是
11.頰肌的運動神經是( )
A.頰神經
B.三叉神經
C.面神經
D.舌咽神經
E.副神經
12.鼻腭神經局麻的表面標志為( )
A.切牙乳頭
B.腭大孔
C.腭小孔
D.頦孔
E.以上都不是
13.腭乳頭的深面為( )
A.腭大孔
B.腭小孔
C.切牙孔
D.翼突鉤
E.以上都不是
14.蝶骨翼突鉤位于上頜第三磨牙后內側面約( )
A.05~1.0cm
B.1.0~1.5cm
C.1.5~2.0cm
D.2.0~2.5cm
E.以上都不是
15.腭小凹位于( )
A.軟腭前方中線兩側的粘膜上
B.軟腭中部中線兩側的粘膜上
C.兩側8⊥8連線中點兩側的粘膜上
D.軟腭中部中線兩側的粘膜上
E.以上都不是
16.軟腭的層次不包括( )
A.皮膚
B.皮下組織
C.粘膜
D.粘膜下層
E.腭腱膜及腭肌
17.支配軟腭運動的神經( )
A.舌咽神經
B.迷走神經咽支
C.面神經
D.舌下神經
E.以上都不是
18.支配腭帆張肌運動的神經( )
A.翼內肌神經
B.舌神經
C.迷走神經咽支
D.副神經
E.面神經
19.腭部血供主要來自( )
A.頜內動脈2、頜外動脈
C.顳淺動脈
D.舌動脈
E.以上都不是
20.舌下腺內側面與頦舌肌之間有( )
A.頜下腺導管
B.舌下腺導管
C.舌神經
D.舌下神經
E.舌下動脈
21.舌神經與下頜下腺導管交叉部位多在( )
A.下頜第二前磨牙的下方
B.下頜第一磨牙舌側的下方
C.下頜第二磨牙舌側的下方
D.下頜第三磨牙舌側的下方
E.以上都不是
22.不含味蕾的舌乳頭是( )
A.絲狀乳頭
B.菌狀乳頭
C.輪廓乳頭
D.葉狀乳頭
E.以上都不對
23.圍成咽門的結構是( )
A.腭帆
B.腭舌弓
C.腭咽弓
D.舌根
E.懸雍垂
24.舌內肌包括( )
A.舌上縱肌
B.舌下縱肌
C.舌骨舌肌
D.舌橫肌
E.舌垂直肌
25.舌的血供來自( )
A.咽升動脈
B.舌動脈
C.甲狀腺上動脈
D.面動脈
E.以上都不是
26.舌的感覺來自( )
A.舌神經
B.舌咽神經
C.迷走神經
D.三叉神經
E.以上都不是
27.腭舌肌由( )支配
A.迷走神經咽支
B.舌神經
C.舌下神經
D.副神經
E.以上都不是
28.舌的運動神經是( )
A.迷走神經咽支
B.舌神經
C.舌下神經
D.副神經
E.以上都不是
29.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緣前約( )
A.0.5cm
B.1.0cm
C.2.0cm
D.2.5cm
E.0.8cm
30.腭部的淋巴主要引流至( )
A.頸深上淋巴結
B.頦下淋巴結
C.下頜下淋巴結
D.頸深上淋巴結
E.腮腺淋巴結
31.眶下孔的體表投影為( )
A.鼻尖至眼外角連線中點
B.鼻翼至眼外角連線的中點
C.口角至眼外角連線的中點
D.口角至眼內角連線的中點
E.以上都不是
32.腮腺導管的體表投影為( )
A.耳垂至鼻翼與口角間中點連線的中1/3段
B.耳屏至鼻翼與口角間中點連線的中1/3段
C.耳垂至鼻尖與口角間中點連線的中1/3段
D.耳屏至鼻尖與口角間中點連線的中1/3段
E.以上都不是
33.在矯治修復時,( )用以作為判斷面容恢復情況的指征
A.鼻面溝
B.唇面溝
C.耳屏
D.鼻小柱
E.鼻底
34.在耳屏下方約1cm可觸及( )搏動
A.面動脈
B.上頜動脈
C.耳后動脈
D.顳淺動脈
E.以上都無
35.“大三停”是沿( )水平線將面部分成三等分
A.眉峰
B.內眥
C.眉間點
D.鼻尖
E.鼻下點
36.不屬于"五眼"的是( )
A.兩眼內眥距離
B.兩眼裂寬度
C.兩鼻翼間寬度
D.兩口裂寬度
E.兩外眥與耳輪間距
37.面部黃金比為( )
A.1:1.618
B.1:0.618
C.鼻底寬與口裂寬比
D.頦至口裂距與頦至鼻翼間距的比
E.以上都不是
38.正常標準下,下列結構,在一條直線上的是( )
A.鼻翼,內眥,眉頭內側緣
B.鼻翼,內眥,眉稍
C.眉頭與眉稍
D.眉峰與眉頭
E.以上都不是
39.正常頦唇溝深度為( )
A.2mm
B.3mm
C.4mm
D.3-4mm
E.5mm
40.鼻額角正常為( )
A.120°~125°
B.145°~160°
C.125°~130°
D.30°~135°
E.125°~135°
41.鼻唇角正常為( )
A.90°
B.80°~100°
C.90°~100°D.36°~40°
E.以上都不是
42.以下不在鼻頦角正常范圍內的有( )
A.100°
B.120°
C.125°
D.135°
E.131°
43.下頜骨的手術可改變( )
A.鼻額角
B.鼻面角
C.鼻唇角
D.鼻頦角
E.頦頸角
44.動力性皮膚皺紋線有( )
A.額紋
B.眉間紋
C.Langer皮膚裂線
D.眼瞼紋
E.唇紋
45.皮膚重力性皺紋線有( )
A.頦紋
B.頰紋
C.下眼袋
D.腫眼泡
E.鼻根紋
46.Langer線與皺紋線有差異的部位是( )
A.額部
B.眉部
C.鼻背
D.外眥
E.下唇
47.以下屬于面部皮膚的特點的是( )
A.面部皮膚血運豐富,抗感染力強
B.面部皮膚真皮內有大量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
C.富于皮脂腺,汗腺,易發癤腫
D.咀嚼肌收縮可引起面部豐富表情
E.組織疏松易于伸展
48.腮腺咬肌區的層次包括( )
A.腮腺
B.咬肌
C.腮腺鞘
D.咬肌筋膜
E.腮腺床
49.與腮腺毗鄰的結構是()
A.外耳道及顳下頜關節
B.咬肌
C.乳突,莖突
D.頸內動脈,頸內靜脈
E.第9――12對腦神經
50.臨床以()為界,將腮腺分淺深兩葉
A.腮腺鞘
B.神經和血管穿出的界面
C.小葉間隔
D.面神經主干和分支平面
E.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題:
1.閉口時,牙弓將口腔分為( )和( )。
2.翼下頜皺襞為延伸于( )后內方與( )后方之間的粘膜皺襞。
3.( )、( )、( )構成咽門。
4.舌前2/3有四種乳頭( )( )( )( )。
5.舌外肌包括( )( )( )( )。
6.眶下孔位于眶下緣中點下約( )厘米處,其體表投影為自( )至( )連線的中點。
四、判斷并改錯:
1.舌上面遍布乳頭。( )
2.腮腺鞘是頸深筋膜淺層的延續。( )
3.頸總動脈約74%在平甲狀軟骨上緣分叉。( )
4.氣管切開術常在第3-5氣管軟骨環范圍內切開。( )
5.氣管頸段上接甲狀軟骨,下與氣管胸段相續。( )
6.下頜下腺導管較舌神經粗且堅韌。( )
7.下頜下區手術切口一般緊鄰下頜骨下緣處。( )
8.頸鞘內有頸內靜脈,頸內動脈及迷走神經。( )
五、問答題:
1.面部皺紋線與Langer皮膚裂線的區別?
2.腮腺鞘的特點及臨床意義?
3.頸內外動脈的鑒別?
六、論述題:
1.硬腭的層次及結構特點?
2.舌的淋巴回流及神經支配?
參考答案
一、不定項選擇:
1.D 2.A 3.ABCDE 4.B 5.B 6.AC 7.ABCD 8.CD 9.AC 10.BCD 11.C 12.A 13.C
14.B 15.A 16.AB 17.B 18.A 19.A 20.ACDE 21.C 22.A 23.ABD 24.ABDE 25.AB
26.ABC 27.A 28.C 29.A 30.A 31.A 32.A 33.B 34.D 35.CE 36.CD 37.ACD
38.AE 39.C 40.E 41.C 42.AD 43.BDE 44.ABDE 45.CD 46.BDE 47.ABC 48.ABCD
49.ABCDE 50.D
二、名詞解釋:
1.為唇、頰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的蹄鐵形溝槽,是口腔前庭的上、下界。
2.位于下頜第三磨牙的后方,該三角的底朝前,為下頜第三磨牙遠中面的頸緣,其尖朝向后方。
3.為伸延于上頜結節后內方與磨牙后墊后方之間的粘膜皺襞,其深面為翼下頜韌帶所襯托。
4.閉口時,由上下牙列、牙齦及牙槽骨弓將口腔分為兩部,前外側部稱為口腔前庭。
5.位于硬腭前部,為自腭中縫前部向兩側略呈輻射狀的軟組織嵴,其形狀不規則。
6.硬腭中央部分,粘膜薄而缺乏彈性,稱為上頜硬區。
三、填空題:
1.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2.上頜結節,磨牙后墊。
3.腭帆,腭舌弓,舌根。
4.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乳頭,葉狀乳頭。
5.頦舌肌,舌骨舌肌,莖突舌肌,腭舌肌。
6.0.5cm,鼻尖,眼外角。
四、判斷并改正:
1.錯。舌前2/3遍布乳頭。
2.對。
3.錯。頸總動脈約74%在甲狀軟骨上緣與舌骨大角平面之間。
4.對。
5.錯。"甲狀軟骨"改成"環狀軟骨".
6.錯。舌神經較下頜下腺導管粗、韌。
7.錯。下頜下區手術應在下頜下緣下15――20mm.
8.對。
五、問答:
1.答:面部皮膚皺紋線與Langer線無論在產生原或表現形式都是不同的;
(1)在面部,隨年齡增長皮膚皺紋線清晰可見,且可作為衡量老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其產生原是由于面部表情肌收縮牽拉皮膚所致;或是由于皮下脂肪減少、肌肉松弛、骨萎縮和皮膚彈性減弱,松弛下垂的結果。
(2)Langer線在體表不能呈現,僅能通過穿刺尸體皮膚,產生縫狀裂線證實,其走向與真皮內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排列的方向一致,出生后走向不再改變。
2.答:(1)淺層特別致密,其深層薄弱,在莖突與翼內肌之間有一裂隙,腮腺深葉經此與咽旁間隙和翼頜間隙相通。故腮腺化膿時,膿液不易向淺層穿破,而通過深層薄弱部位,形成咽旁膿腫。
(2)腮腺鞘與其腺體緊密結合,并發出許多間隔,伸入腺體,將其分為多數小葉,化膿時形成獨立散在小膿灶,切開引流時應注意分開各腺葉的膿腔,以利引流通暢。
(3)腮腺鞘上部與外耳道緊密相連,并發出索狀纖維束,深入外耳道前下壁軟骨部的裂隙中,腮腺內的小動靜脈及神經也經該裂隙進入外耳道,外耳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經此裂隙流入腮腺區的耳前淋巴結。因此,化膿性感染可在腮腺與外耳道之間互通。
3.答:(1)頸內動脈初在頸外動脈的后外側,繼而轉至其后內側。
(2)頸內動脈在頸部無分支,頸外動脈在頸部發出一系列分支。在頸動脈三角內,頸外動脈發出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枕動脈及咽升動脈5個分支。
(3)暫時阻斷頸外動脈,同時觸摸顳淺動脈或面動脈,如無搏動,即可證實被阻斷的動脈即頸外動脈。
六、論述:
1.答:硬腭由上頜骨腭突及腭骨的水平板構成支架,表面覆以軟組織,除腭中縫無粘膜下層外,其余部分均覆與粘膜及粘膜下層。硬腭的軟組織具有下列特點:
(1)粘膜下層在硬腭前后部各不相同,前部含有少量的脂肪,無腺體;后部則有較多的腭腺,故腭腺腫瘤多發生在硬腭的后部。
(2)硬腭骨膜具有附于粘膜和粘骨膜下層較附于骨面更為緊密的特性,腭裂手術時常將粘膜、粘膜下層及骨膜視為一層而稱粘骨膜從骨面分離,以便形成一個血運充足的組織瓣,用以修復腭裂。
(3)粘骨膜不易移動,能耐受摩擦和咀嚼壓力,其在腭中線者甚薄,而兩側在近牙槽骨部分卻顯著增厚,這是由于其中含有腭腺及神經和血管之故。因此,腭部的浸潤麻醉多在兩側近牙槽骨的粘膜下注射;在作腭兩側松弛切口時,應盡量靠近牙齦切開,才不致損傷腭部的主要神經和血管。
2.答:舌的淋巴與頸深上淋巴結的引流關系具有一定的規律:即愈近舌尖而起的淋巴管,其注入的頸深上淋巴結所在部位愈低;愈近舌根部而起的淋巴管,其注入的頸深上淋巴結所在部位愈高。
(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頦下淋巴結,另一部分至頸肩胛舌骨肌淋巴結。
(2)舌前2/3的邊緣或外側淋巴管:一部分至下頜下淋巴結,另一部分淋巴管引流至頸深上淋巴結。
(3)舌中央淋巴管:引流舌中縫兩旁的淋巴,經頦舌肌之間下行,然后向左右匯入頸深上淋巴結(多注入頸二腹肌淋巴結及頸肩胛舌骨肌淋巴結),亦有穿過下頜舌骨肌注入下頜下淋巴結者。靠近正中面的淋巴管,部分交叉至對側。
(4)舌后1/3的淋巴結:引流至兩側頸深上淋巴結。
舌的一般感覺和味覺:1)舌前2/3的一般感覺由舌神經支配,味覺由參與舌神經的鼓索味覺纖維所支配;舌后1/3的一般感覺及味覺由舌咽神經所支配(但舌后1/3的中部則由迷走神經支配)。舌的運動神經為舌下神經,但腭舌肌由迷走神經咽支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