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牙齦病――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第一節 急性牙齦炎
一、急性壞死潰瘍性齦炎
(一)病因
下列因素與本病相關:
1、患者在原有的慢性齦炎和牙周炎的條件下,由于某些因素使病變處厭氧的梭形桿菌和螺旋體數量增多,并入侵齦組織,直接或間接的造成牙齦的壞死和炎癥。此時革蘭陰性桿菌如中間普氏菌數在患處也增多。
2、心身因素與本病有關。 常由于學習和工作繁忙,休息不足,或有精神刺激而代發。其機理可能是通過皮質激素過多分泌和植物神經的影響改變了牙齦血液循環、結締組織代謝以及唾液流量等,使局部抵抗力降低。
3、一些營養不良或消耗性疾病,如癌瘤、血液病、射線病、嚴重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易發生。
4、大部分患病者吸煙。吸煙可使牙齦小管血管收縮,白細胞功能降低,從而加重牙齦病變。
(二)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于青壯年,以男性多見。在不發達國家或貧困地區可發生于營養不良或患麻疹、黑熱病等傳染病的兒童,本病分急性和慢性兩型,后者較少見。
1、急性壞死性齦炎 局部特征為牙間乳頭和邊緣齦壞死,好發于前牙的唇側牙齦。疾病開始時齦乳頭充血水腫,于個別牙間乳頭的頂端發生壞死性潰瘍,使牙間乳頭中央凹下如火山口狀,表面附著灰白色污穢的壞死物。輕者牙間乳頭紅腫,外形尚完整,若不仔細檢查很易與齦緣炎混淆。該病變迅速擴展至臨近乳頭及邊緣齦,使齦緣如蟲蝕狀,表面覆壞死假膜,易于擦去。病變一般不波及附著齦。在壞死區和正常牙齦之間常有一窄的“紅邊”為界。患處牙齦極易出血,可有自發出血,患者常述晨起時枕頭有血跡,口中有血腥味。有典型的腐敗性口臭。局部疼痛明顯,或有牙齒撐開感和脹痛,唾液多且粘稠。
輕者無明顯全身癥狀,重者可有低熱、疲乏和頜下淋巴結腫大等。
急性期如未能及時治療,壞死可擴延至鄰近組織形成壞死性齦口炎。全身抵抗力極度底下者可合并產氣莢膜桿菌感染,使面頰部組織迅速壞死穿孔,稱為走馬牙疳。患者有全身中毒癥狀甚至死亡。目前走馬牙疳在我國已近絕跡。
2、慢性壞死性齦炎 是由于反復急性發作或治療不徹底所致。局部表現為牙間乳頭破壞嚴重,甚至消失。在連續數牙間乳頭被破壞處,齦緣呈反波浪形,即正常時齦緣呈波浪起伏的外形,乳頭處高于唇舌側中央處,而患此病時乳頭消失而低于唇舌面中央的位置,故呈反波浪形。牙間乳頭處牙齦頰舌側分離,可從牙面翻開,下方的牙面有牙石和軟垢,牙齦一般無壞死物。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袋形成,稱為壞死潰瘍性牙周炎。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1、診斷 根據上述典型癥狀不難診斷急性壞死性齦炎。壞死區的涂片和革蘭染色可見大量螺旋體和梭形桿菌,有助于診斷。慢性期細菌涂片無太大診斷價值。
例題解析:與急性壞死性齦炎關系最密切的細菌是:C
A 伴放線放線桿菌與螺旋體
B 梭形桿菌與牙齦卟啉菌
C 索性桿菌與螺旋體
D 粘性放線菌與螺旋體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急性壞死性牙齦炎的致病菌是C,檢查涂片可以見到,其它的致病菌與本病關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