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一、概述
1.定義:齲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牙硬組織的感染性疾病。最后導致有機物分解,無機晶體破壞,牙硬組織缺失。
2.發病情況:齲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在原始洞人的頭顱中就已經發現了齲。在銅器時代,齲的發病率為21.87%,而現代人的發病率為40~80%。齲的發病因種族和地區不同而不同。
3.好發部位:磨牙窩溝,牙鄰接面,牙頸部。
4.特點:齲的發生是不對稱的;齲的發病是從外向內;齲的發生一定要有細菌的參與;一旦腐質去除后,齲也就停止了。
二、臨床分型:
1.急性齲:又稱猖獗齲。短期內全口或多數牙發生齲。
2.慢性齲:進展緩慢,通常成人齲屬此類。
3.靜止齲:見于乳磨牙或第一、二恒磨牙,外觀呈淺碟狀。
第一節
一、肉眼觀察:
白堊色或墨浸色、棕黃色。早期粗糙,后期形成齲洞。
二、光鏡觀察:
橫紋明顯、混濁、色素沉著、透明、崩解
?。ㄒ唬┢交纨x:
病損呈三角形,其頂部朝向釉牙本質界。常發生在牙鄰接面或接觸點下方。
早期平滑面齲分四層:
1.透明層:
是釉質齲最早的病理改變。由于晶體脫礦,間隙增大,樹膠進入孔隙后透明所致。該層孔隙容積約為1%,而正常釉質孔隙容積僅為0.1%.
2.暗層:
此層混濁,模糊不清。由于脫礦產生一些新的小孔,或透明層中較大的孔隙經再礦化后形成的一些微孔,使得空氣能夠進入而形成暗層。此層有脫礦和再礦化,其孔隙容積占2~4%.
3.病損體部:
此層范圍最廣,脫礦最嚴重。此層孔隙較大,樹膠能夠進入而透明,在透明的背景上,生長線和釉柱橫紋明顯。此層孔隙容積占5~25%.
4.表層:
齲表面有一層相對完好的表層,厚約20~100mm.表層礦化度較高的原因可能是:表層含氟量高,鎂的含量較低;來自唾液和病損體部的礦物離子可以使表層再礦化。此層孔隙容積為5%.
?。ǘ└C溝齲:
病損常從窩溝的側壁開始,沿釉柱長軸向深部擴展,形成三角形的齲損區,其基底朝向釉牙本質界。
(三)潛行性齲:
窩溝底部的釉質較薄,齲損可很快發展到牙本質,并沿釉質牙本質界向兩側擴展,結果形成口小底大的潛行性齲。
?。ㄋ模┭李i部齲
齲損很快破壞牙釉質,形成牙本質齲??赏瑫r累及牙骨質,形成牙骨質齲。
三、掃描電鏡觀察:
在病損體部,晶體直徑變?。辉诒韺?,晶體形狀不規則或呈發夾狀。
四、透射電鏡觀察:
晶體中央有破壞;晶體周緣溶解。
五、釉質齲形成的病理機制:
1.釉質齲的發生是酸對羥磷灰石晶體腐蝕的物理化學過程。使得晶體變成不規則,結構出現畸形而不穩定。
2.晶體的溶解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其中pH值的上升與下降對晶體的形成和溶解都起一定的作用。
2.釉質的解剖結構對齲有影響,尤其是釉板對窩溝齲的進展影響較大。
第二節 牙本質齲
一、特點:
1.常由釉質齲或牙骨質齲發展而來,或同時發生(如潛行性齲,牙頸部齲)。
2.無機鹽溶解與有機物破壞同時進行。
3.牙本質齲沿牙本質小管進展。
4.牙本質齲時,牙髓出現防御性反應。
5.牙本質齲的齲損呈三角形,其頂端指向髓腔。成洞后形成較大的齲洞。
三、牙本質齲
病理改變分四層:1.透明層2.脫礦層3.細菌侵入層4.腐敗崩解層
1.透明層
又稱硬化層,是牙本質齲病變最深層的改變。此層形成機理為牙本質小管內細胞突起變性后,鈣鹽沉積封閉小管。光鏡下觀察呈透明狀。電鏡下觀察晶體呈針狀。
2.脫礦層
位于透明層表面,細菌入侵前,酸已擴散到此區域,引起脫礦。此層小管結構仍保持完整,但管周牙本質和管間牙本質的晶體數量減少。
3.細菌侵入層
位于脫礦層的表面,細菌侵入小管后并繁殖,小管擴張形成串珠狀,而后小管破裂。管間牙本質脫礦,收縮,小管相互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壞死灶和裂隙。
4.腐敗崩解層
位于牙本質齲的最表層,也是齲洞底部的表層。此層內牙本質結構完全破壞,殘留一些崩解組織和細菌。
四、牙髓的改變
當刺激強烈時,牙髓變性壞死,發生炎癥。當刺激緩慢時,牙髓形成修復性牙本質。
第三節 牙骨質齲
特點:
1.多發生于中老年人。
2.病變沿穿通纖維蔓延,使層板狀結構脫礦。
3.齲損很快波及牙本質,相應髓腔端出現修復性牙本質。
4.發生于牙頸部的牙骨質齲可同時累及牙釉質。
第四節 齲的發病機制和病因學說
在60年代初,由Keyes等提出"三聯因素".認為齲是由細菌、食物和宿主三個主要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
一、"三聯因素"學說
?。ㄒ唬┘毦途?/P>
在大多數情況下,細菌通過形成菌斑而實現對牙體的破壞。
?。ǘ┦澄?/P>
食物中的糖類是齲發生必不可少的條件。
?。ㄈ┲鳎核拗靼ㄑ?、唾液和全身因素。
二、酸原學說
由Miller于1889年提出,口腔微生物分解碳水化合物產生有機酸,酸溶解釉質發生齲。
三、蛋白溶解學說
由Gottlieb等在1947年提出,認為齲初期的損害發生在釉質和牙本質中的有機物存在的部位。強調有機物的分解是首發事件。
四、蛋白溶解-螯合學說
由Schatz等在1955年提出。認為牙齒中的礦物鹽和有機物是通過一個配位共價鍵結合的統一體――螯合復合物。認為齲是由于蛋白溶解與螯合作用同時發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