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摘要:嚴重齲損,牙周炎及外傷所造成的牙齒缺失而言,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方法多采用活些傳統的修復方法具有一些缺陷,包括其生物相容性有限;種植體和周圍組織間里學特性較自然牙齒為差以及種植體的臨床適應癥有限等。近年來,牙齒組織工程技術修復牙齒缺失成為可能。但目前牙齒組織工程仍存在有諸多的問題,包括:牙齒組織工程所能夠使用的種子細胞,特別是用以重建牙上皮的種子細胞尚未被組織工程所獲得的牙齒的外型及牙根―牙周膜形成的報導;對于牙齒發生發育的機制的了解的匱乏也阻礙了牙齒組織工程工作的開展。
目的:
1.研究牙上皮中各種細胞成份的位置信息在牙齒發育中的作用;
2.研究原發性釉結節在牙齒發生發育中的作用;
3.研究從單細胞獲得牙齒結構的方法;
4.探討骨髓基質干細胞誘導分化成牙上皮的種子細胞可行性。
5.探討利用牙齒相關干細胞進行牙根再生的研究。方法:使用近6000顆小鼠下頜第成為牙上皮和間充質,隨后對牙上皮進行進一步解離而對部分牙間充質進行解離充質團塊或牙間充質進行重組進行體外及體內培養并使用原位雜交、Brdu標記、旨髓基質干細胞與牙上皮按1:1LLglj混合放入牙間充質中,觀察骨髓基質干細胞轉,膜干細胞復合在羥基磷灰石牙根狀支架,回植體內觀察形態變化。
結果:
1.牙齒發育中牙上皮中的各個成分的位置信息被打亂后上皮細胞仍能在牙間充質的誘導下實現牙上皮的重建;
2.原發性釉結節可在牙間充質的誘導實現重建;
3.使用單細胞團塊重組方式可在體外和體內獲得牙齒的結構;
4.只有在牙間充質保持完整的前提下才能分化為成釉樣細胞;
5.異位移植的重組樣本可以獲得牙根及牙周膜樣組織的發育。
6.GFP標記的骨髓基質干細胞能分化為成釉樣細胞、成牙本質樣細胞,并有相應功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