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誘導地鼠頰囊粘膜癌過程中血液流變性研究

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本實驗旨在誘導地鼠頰囊癌發生發展階段,動態檢測其血流特性,初步探討血液流變特性的變化機制,為腫瘤的防治提供有關方面的實驗依據。

  一、材料和方法

  1.實驗動物及分組:敘利亞地鼠40只,6~8周齡,雌雄各半,隨機分為5組,每組8只。實驗用0.5%二甲基苯并蒽丙酮溶液,細胞電泳儀,壓積管以及毛細管粘度測定系統。

  2.動物處理:實驗組共24只地鼠,分三組用二甲基苯并蒽涂布左側頰囊誘癌,在第6、9、12周時各檢測一組地鼠的血液流變性并處死。空白組不加處理至12周時進行相同內容的檢測。丙酮組用單純丙酮溶液涂布頰囊至12周時進行同實驗組的檢測和處理。

  3.血液流變檢測項目:測定每只地鼠血漿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紅細胞壓積和電泳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紅細胞聚集指數。

  二、結果

  1.病理診斷結果:丙酮組地鼠頰囊粘膜均無變化。實驗1組6周時有3只頰囊粘膜表現為上皮單純性增生,2只為輕度上皮異常增生,3只為重度上皮異常增生。實驗2組9周時有2只表現為重度上皮異常增生,6只為原位癌。實驗3組12周時8只地鼠中除1只表現為原位癌外,其余7只均為鱗狀細胞癌。

  2.血液流變檢測結果:腫瘤生成后,地鼠全血及血漿比粘度升高,紅細胞聚集力增強、電泳時間延長但壓積不變,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多。

  三、討論

  實驗發現,地鼠頰囊癌生成后,除紅細胞壓積外的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都發生了改變,這種變化隨腫瘤的發展而更加明顯,主要表現為血液粘度的升高和高粘滯血癥。第6周頰囊出現癌前病變后,低切變率下的全血比粘度進行性上升,這和低切變率時血液為非牛頓流體有關。第9周頰囊出現腫瘤時,紅細胞聚集指數上升、電泳時間延長,說明紅細胞聚集力增強。而血漿纖維蛋白原的增加和血漿比粘度的升高隨腫瘤發展而加劇,更促使血液粘滯。12周時,高切變率下的全血比粘度開始升高,說明高切變率下血液呈牛頓流體。腫瘤早期,單位體積血液中懸浮體增加的數量不足以影響流體性狀,故這時高切變率下全血比粘度無變化。到腫瘤后期,由于腫瘤組織分泌出大量大分子物質如纖維蛋白原等,覆蓋于紅細胞表面使其膜表面負電荷減少,細胞間排斥力降低,導致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聚集力增強,微循環障礙的出現,改變了血液流體性狀,使高切變率下的血液比粘度明顯升高。實驗全過程中,紅細胞壓積不變,可認為腫瘤不導致紅細胞數增加。本研究表明,腫瘤可以引起高粘滯血癥,反之,高粘血癥又會促進腫瘤發展。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