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牙周組織病是指發(fā)生在牙的支持組織(牙周組織)的疾病,又稱之為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廣義講包括牙齦病(gingival disease)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狹義講專指發(fā)生在牙周組織上的炎癥性、破壞性疾病,即通常所說的牙周炎,不包括牙齦炎。
發(fā)生于牙周組織的病理改變包括:炎癥、營養(yǎng)不良、萎縮及腫瘤。
分類復(fù)雜。自上個世紀(jì)20年代以來曾有過一些分類,但不夠完善。20世紀(jì)80年代以來隨著對牙周病本質(zhì)的深入認(rèn)識,曾對該分類有了不少改進。近年,牙周疾病分類又有了新的分類(美國牙周病分類國際研討會,1999)。簡要概述如下
一、牙齦病(gingival disease)
二、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三、侵襲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四、反應(yīng)全身疾病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 a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diseases)
五、壞死性牙周病(necrotizing periodontaldisease)
六、牙周膿腫(abcesses of the periodontium)
七、伴有牙髓病變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sociated with endodontic lesions)
八、發(fā)育性或獲得性異常及其狀況(developmental or acquired deformities conditions)
牙齦?。郝札l炎
齦增生
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炎
漿細(xì)胞齦炎
剝脫性齦病損
牙周炎
發(fā)生在牙周組織的其他病理改變:牙周變性、牙周創(chuàng)傷、牙周萎縮
第一節(jié) 牙齦
牙齦病分為兩類,牙菌斑性牙齦病和非菌斑性牙齦病損。最為多見的一種為慢性齦炎。
牙菌斑性牙齦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可受以下因素影響:
①全身因素如內(nèi)分泌紊亂等; ②藥物性因素;③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
非菌斑性牙齦病損:大多不是一種獨立性疾病,而是許多疾病出現(xiàn)在牙齦上的一種表征,如剝脫性齦病損。
一、慢性齦炎(chronic gingivitis):
邊緣性齦炎(marginal gingivitis) 主要局限在牙齦組織的邊緣部位
牙齦乳頭炎 (papillary gingivitis) 主要局限于牙齦乳頭
慢性齦炎可長期單獨存在,其中一部分也可能發(fā)展為牙周炎。目前無法區(qū)別單純性齦炎以及將要發(fā)展為牙周炎的齦炎,在臨床、X線及組織病理學(xué)上兩者也無明確的 鑒別診斷標(biāo)準(zh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