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一.表面麻醉 將麻醉劑涂布或噴射于手術區(qū)表面,適用于表淺的粘膜下膿腫切開引流,拔除松動的乳牙,以及行氣管內插管前的粘膜表面麻醉。常用的藥物為1%~2%地卡因。 二.浸潤麻醉 (一)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浸潤麻醉 (二) 骨膜上和粘膜下浸潤麻醉 三.阻滯麻醉 阻滯麻醉是將局麻藥液注射到神經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斷神經末梢傳入的刺激,使被阻斷的該神經分布區(qū)域產生麻醉效果。 (一) 上牙槽后神經阻滯麻醉 又稱上頜結節(jié)注射法。 麻醉區(qū)域及效果:除第一磨牙的側近中根外的同側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 側的骨膜、牙齦粘膜。 (二) 腭前神經阻滯麻醉 又稱為腭大孔麻醉。 麻醉區(qū)域及效果:同側磨牙、雙尖牙腭側的粘骨膜,牙齦及牙槽骨。 (三) 鼻腭神經阻滯麻醉 麻醉區(qū)域:兩側尖牙腭側連線前方的牙齦,腭粘骨膜和牙槽骨。 (四)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是將麻藥注射到翼下頜間隙內,故亦稱翼下頜注射法。 麻醉區(qū)域及效果:同側下頜骨、下頜牙、牙周膜、雙尖牙至中切牙唇側牙齦、粘骨膜及下唇部,以下唇麻木為注射成功的主要標志。 行口內注射法時,應注意觀察下頜形態(tài),考慮可能影響下頜孔位置的因素: (1) 下頜升支的寬度愈大,下頜孔到升支前緣距離愈大,進針深度應增加。 (2) 下頜骨弓愈寬,注射尖應盡量往對側的磨牙區(qū)后靠。 (3) 下頜角的角度愈大,下頜孔的位置相應變高,注射時進針應適當加以調整。(六)舌神經阻滯麻醉 麻醉效果: 同側舌有燒灼、腫脹、麻木感,尤以舌尖部更為明顯。 (五)頰長神經阻滯麻醉 麻醉區(qū)域及效果:同側下頜第二前磨牙及磨牙頰側牙齦、粘骨膜、頰部粘膜、頰肌和皮膚。局部可有腫脹、麻木感。 四各類牙拔除術的麻醉 (一) 上頜前牙拔除術的麻醉選擇 上頜中切牙、側切牙拔除時多選用唇、腭側局部浸潤麻醉,也可選擇眶下孔和切牙孔等阻滯麻醉。上頜尖牙拔除時,因上牙槽前神經與上牙槽中神經、鼻腭神經與腭前神經多在此交叉,故最好選擇唇、腭側局部浸潤麻醉。 (二) 上頜雙尖牙拔除術的麻醉 上頜雙尖牙拔除時一般采用頰側局部浸潤麻醉,腭側局部浸潤或腭大孔麻醉。 (三) 上頜磨牙拔牙術的麻醉 上頜磨牙拔除主要選擇上頜結節(jié)及腭大孔麻醉,但在上頜第一磨牙的近中頰根處,上牙槽后神經與上牙槽中神經有交叉,因此,拔除上頜第一磨牙時還應在其頰側近中作浸潤麻醉。 (四) 下頜前牙拔除術的麻醉 (五) 下頜雙尖牙、磨牙拔除術的麻醉 下頜雙尖牙、磨牙拔除術應同時使用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舌神經阻滯麻醉和頰神經麻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