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齲病的臨床表現及分類,包括以下幾點:
(一)按病變程度分類
1.淺齲(釉質齲或牙骨質齲):病變限于牙釉質內或牙骨質內,患者無任何癥狀。檢查局部有粗糙感或淺洞形成。
2.中齲(牙本質淺齲):病變限于牙本質淺層,即牙本質分層的外1/3厚度。患者一般沒有自發癥狀,但對冷熱酸甜等刺激較為敏感,特別是對冷刺激最為明顯。刺激去除后癥狀立即消失。
1.深齲(牙本質深齲):病變達牙本質深層,尚未引起牙髓炎。存在較大齲洞,有著色、軟化牙本質的食物殘渣等。患牙對溫度及化學刺激敏感,進食食物嵌入洞內引起疼痛。探診檢查:酸痛感,但無自發性疼痛。
(二)按病變發生部位分類
牙合面齲,頸部齲,鄰面齲,頰、唇、舌面齲
(三)按病變進展情況分類
2.急性齲 acute caries:病程短,發展迅速,色淡,質軟,含軟化牙本質較多。多見于乳牙、年輕恒牙。
3.靜止齲/停止齲 arrested caries:外形呈淺碟狀,色暗褐,表面光滑、堅硬。
4. 繼發齲 secondary caries:牙體經過修復治療后,在修復體周圍或下方再發生齲蝕,則為繼發齲。繼發齲的特點是在修復體的邊緣出現縫隙,或經X線檢查發現修復體下方有透明區,在修復體旁邊見墨浸狀改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