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腮腺腫瘤的病理

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腮腺組織結構復雜,其導管長而分支,有豐富的淋巴、血管、神經和結締組織。僅上皮成分就有形成腺泡的腺泡細胞,形成排泄管的中間細胞。潤管細胞形成小葉間導管,末梢導管系統的圓柱上皮細胞、扁平上皮細胞、中間細胞包括皮脂腺細胞、杯狀細胞和具有涎腺特征的肌上皮細胞。因有多種類細胞群、未分化細胞群可向分化細胞群移行,這就形成腮腺。腮腺腫瘤有多種組織病理類型。各個病理學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根據腫瘤的組織來源及良、惡性分類。一些學者認為,腮腺腫瘤中85.5%來源于腺上皮組織,而良性腫瘤占60%,我科統計占67.6%,(361:534)。腮腺惡性腫瘤較少,國外一些統計資料以粘液表皮樣癌及惡性多形性腺瘤惡變。再其次為腺癌及未分化癌。
  下面對幾個病理概念談幾點:
  1.關于粘液表皮樣癌的命名
  1945年Stewast等首先運用粘液表皮樣腫瘤這個名詞,并將其分為良性型及惡性型。1953年,有人引證了三個病例,根據Stewast的診斷標準都化分為良性型,但其后都發生了轉移,因此,他們的結論是,所有粘液表皮樣腫瘤都是惡性的,稱之為粘液表皮樣癌。目前大多數文獻稱之為癌,屬于低度惡性腫瘤,但WHO分類命名中仍稱之為瘤,認為該瘤很少發生轉移,嚴重浸潤周圍組織的極少,多數用適當方法可以治愈,故保持瘤這個名稱,目前在鏡下區分此瘤分為兩種類型(北醫吳奇光)即粘液表皮樣癌分為低度惡性和高度惡性兩種類型。對于這種腫瘤的性質目前還有爭議,有些病例,臨床及病理均為惡性表現已無爭議。但有些病例二者并不一致,究竟如何對待,尚需進一步研究。目前許多病理報告為了說明鏡下所見,常注明系“低度惡性”或“高度惡性”但對于不了解這種腫瘤性質的病人來說,特別是看到“高度惡性”一詞,往往更增加精神負擔,實際上,這種腫瘤總的說來還是屬于低度惡性腫瘤?,F在有些病理工作者為了去除“高度惡性”所產生的誤解,稱粘液表皮樣癌為低分化型(高度惡性)和高分化型兩類,粘液表皮樣癌預后尚好。根據我們統計的資料完整的腮腺腫瘤患者粘液表皮樣癌十年生存率為77%.
  2.關于惡性混合瘤和混合瘤惡變的問題
  一些臨床及病理工作者都歸之為惡性混合瘤,但從病理形態上來看,混合瘤惡變的基本病理特點鏡下結構,可見由良性混合瘤的上皮成分向癌或肉瘤移行過渡的表現,一部分為良性混合瘤結構一部分為腺癌或鱗癌結構,二者之間常可看到移行轉化部分。但惡性混合瘤均表現為基底細胞樣或多形細胞樣結構。臨床上混合瘤惡變的病例病史都很長,有的長達30年以上,而在近期生長加快,惡性混合瘤的病期都很短,一開始就表現為迅速增大之包塊。關于混合瘤惡變的發生率,國外資料為1.4-3.8%.因此臨床上如遇到多年生長緩慢、無痛的腮腺包塊,近期生長加速、疼痛,要想到混合瘤惡變的可能。
  腺樣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以前稱之為圓柱瘤,為涎腺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國內1976年統計此瘤約占涎腺上皮性腫瘤的10%,在惡性腫瘤中占24%,常發生于腮腺,腫塊的形狀和特點類似混合瘤,圓柱或結節型,光滑生長緩慢,腫瘤常沿神經生長,有的病理切片可顯示神經中心存在瘤細胞巢,這可能是沿著神經直接侵入。還可直接侵襲骨或由哈佛氏管方式擴散,因此在腮腺區出現的腫塊如同時合并面神經麻痹疼痛者,首先要考慮到腺樣囊性癌,此瘤在鏡下所見中細胞有兩種類型,即導管內上皮細胞、肌上皮細胞和瘤細胞排列成多種結構,最常見為篩狀結構,瘤細胞排列成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的上皮團塊,其中含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卵圓形囊樣腔隙呈篩孔狀,另一種類型可見瘤細胞排列密集呈實質性小條索,小團塊和小導管樣結構,稱實體型。因此有人將此瘤分為兩種病理類型:即篩孔狀型和實體型。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