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種植義齒學是介于口腔修復學和口腔頜面外科學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的獨立學科。口腔種植義齒學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涉及到多種學科的綜合應用,如生物材料學、生物力學、細胞分子學、物理學、生物化學等,從種植材料的篩選到臨床應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種植牙的成功與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除種植材料的理化性質、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外,種植界面的結構性質是影響種植牙壽命的關鍵,這一領域也是種植學界研究的熱點。所謂界面,并非是一個明確的界限,而是十分之幾毫微米寬的一個區域,含有多種分子、不同形狀的晶體及細胞元素,其代謝十分活躍,由于植入材料的不同,種植界面結構也有差異。
口腔種植義齒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材料科學的發展,它是采用人工材料制品,經過加工制備成一定特殊的幾何形狀,植入缺失牙的牙槽骨內,用以取代或恢復天然牙的功能。作為一種人工器官,需長期存在于人體特殊的微環境中,并參與一定的新陳代謝,它必須具有一定的條件。
(一)種植材料應具備的條件
1.優良的生物相容性 種植材料必須對機體組織無毒、無刺激以及不會引起變態反應。作為終身植入材料,其本身應不受生理環境的影響,在體內穩定,不發生物理化學變化,對體液有充分的抗腐蝕性,生物安全性好,與相鄰的骨組織能產生正常的生理反應,發生牢固的結合,以發揮種植牙應有的咀嚼功能。
2.適宜的機械和理化性能 作為種植義齒要能行使天然牙的功能,則種植材料應能抵抗其受力時所承受的最大應力,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并能適應這些應力大小和頻率的變化。種植材料的彈性模量應與天然牙和牙槽骨相近似,具備所替代組織相似的物理化學特性,不因腐蝕、擴散產生對機體有危害的化合物,并能與骨組織形成化學鍵結合形式的骨性結合。種植材料的表面張力和體液表面張力之間的界面張力應有利于材料與機體組織相結合。種植材料還應便于加工成形。
(二)種植材料的種類
目前常用的種植材料有以下幾種:
1.生物陶瓷 用于口腔種植牙的生物陶瓷主要分為生物活性陶瓷和生物惰性陶瓷。生物活性陶瓷包括羥基磷灰石陶瓷、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磷酸鈣玻璃陶瓷等。該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與人體骨組織中的無機成分十分近似,當其被植入活體骨組織后,能與骨組織發生有機的結合,并參與骨組織的新陳代謝,促進骨組織的生長。生物惰性陶瓷主要指單晶氧化鋁等,該類材料強度大,穩定性好,在體內基本無明顯化學變化,可與植入區組織形成穩定的界面。
2.金屬 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幾種牙種植體體系的原材料基本為純鈦或鈦合金。鈦由于極易在表面形成氧化膜TiO2,表現為一種惰性的界面狀態,該氧化層的存在,起到了有機組織與無機種植體的轉換層作用。Tengvell等認為丁Tio2可部分形成一種TiooH基質,該基質可能對抑制超氧產物在炎癥中的產生進而阻止了氫氧根離子的釋放,使鈦體系種植體在植入區組織中保持穩定相容關系。鈦金屬的機械強度高,其彈性模量與天然骨組織相差甚遠,故作為人工種植牙的設計上應給予適當的考慮,以減小界面的應力集中。鈷鉻合金類由于易于加工成形及良好的抗腐蝕性,常用于人工髖關節的置換,但由于鈷鉻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差,當植于血供豐富的頜骨或肌組織中后,局部有異物巨細胞的包裹,并且可長期存在,故目前口腔種植牙已不用這類金屬作為種植體。
3.碳素碳素材料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機械性能,其彈性模量也近似骨組織,但由于材料顏色的影響,其使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4.高分子材料 主要包括丙烯酸酯類、聚四氟乙烯類、聚砜等,高分子材料在體內微環境中極不穩定,有不少成分發生分解、降解,影響局部組織細胞的反應,甚至可出現全身反應。實驗中觀察到局部的組織學切片可見界面有大量的巨噬細胞等炎性細胞,并包裹較厚的纖維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