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轉換(Platform-Switching)”理念。是通過使用相對每個種植體尺寸略小的部件,便可使種植體周圍組織具有較大穩定性。法國美學牙科醫學會主席Frdddric人Chiche認為,使用3i種植體時,這點很容易做到。他將在下文中闡述這種操作方法,并借助三個病例加以說明。
前牙區的種植術后種植體頸部無骨吸收,是確保齒齦乳頭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獲得與鄰牙協調一致的牙齦曲線的重要保證。在使用螺釘固定的Brfinemark種植體的頭一年中,正常情況下總能觀察到在種植體第一道螺紋高度牙槽骨的穩定。盡管人們曾經提出各種生物力學理論,但是它們的說服力并不強;現在,更完善的生物學知識更好地解釋了該現象。事實上,人們觀察到,當種植體裸露在外時,頸部周圍便開始骨吸收;只要它是被遮蓋住的,頸部高度牙槽骨就會保持穩定。
在負載、也就是外科二期手術后,頸部以下的骨的穩定性似乎取決于多種因素,例如生物學寬度的保持、結締組織的炎癥狀況以及種植體表面的情況。1997年,Abrahamsson等人揭示,多次擰進和擰出嵌入螺釘會使種植體頸部周圍上皮固定點發生根端移動。作者們強調,上皮移動進而會使骨高度發生根端移動,從而重建與種植體周圍組織健康相協調的生物學寬度。此外他們還確定,基臺與種植體間的邊界層有細菌浸潤。這種浸潤會導致一個發炎的結締組織區域的持續存在,從而進一步促進種植體與骨之間第一接觸位置的根端移動。與迄今為止所提及的參數不同,種植體表面情況對骨吸收起著積極作用。如種植體表面粗糙,那么在加以負載,特別是即刻負載時,骨對鈦種植體的附著能力便會大大提高。
“平臺轉換”原則
該原則是使用比種植體頸部直徑略小的義齒部件,從而限制種植體周圍的骨吸收。該策略基于1991年所做的病例觀察和分析。在那些病例中,5mm大的種植體,都采用了直徑為4mm的較小的基臺,周圍未發生骨吸收或者吸收極少,種植體周圍牙槽骨高度保持穩定,而且不受負載階段的影響。
該結果的可重復性使我們假設成立:基臺與種植體間邊界層的狀況是影響牙槽骨頂部吸收部位和程度的決定性因素;還促使我們重新構造決定種植體周圍生物學寬度的裝置。種植體周圍的生物學寬度被定義為種植體周圍頂部骨邊緣與種植體―基臺連接處的距離(2-3mm)。如果種植體基臺與種植體直徑相同,也就是說兩部分相互連接,那么這個距離就是結締組織發炎的結果。通過使用比種植體頸部直徑小的部件,義齒連接被推向種植體中部,從而擴大了周圍骨與基臺底座間的距離。與基臺―種植體連接相關的發炎的結締組織更多的存在于冠高度、頸高度,而不再根端移動至種植體的第一道螺紋處。這樣便可避免骨吸收,種植體頸部高度的牙嚓骨得以保持穩定。
臨床應用
“平臺轉換”尤其適用于那些希望獲得最佳外觀效果的病例。Small和Tarnow在2000年揭示,80%的病例在負載第一年會出現1mm的前庭退化。這種軟組織退化的原因是骨萎縮,會給前牙區帶來很大的危險。人們只需借助“平臺轉換”理念,通過使用相對每個種植體尺寸略小的部件,便可使種植體周圍組織具有較大穩定性。使用3i種植體時,這點很容易做到。4mm、5mm及6mm的種植體具有同樣的外六邊,如果選用的是其系列產品,那么內部連接也相同。所使用的大部分種植體共有的這種特性使該系統在應用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無需使用任何特定部件,只要將一個直徑4mm的基臺用螺釘固定在直徑5mm的種植體上,便可實現“平臺轉換”。依此類推,可用同樣的方法將直徑5mm的基臺擰在直徑6mm的種植體上。
根據治療報告,放入后對種植體加負載時可采用以下方法。它可用于臨時義齒,在臨時義齒下部咬合時放入基臺,這為個別情況;還可用于牙列缺失的患者做即時負載。
最為重要的是必須在種植體治療的各個階段保持部件的較小尺寸,直至最后制作出種植體所承載的義齒。
最后,種植體鈦表面狀況對保持頸部高度的骨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Testori等人在2001和2002年觀察到,在對表面粗糙的種植體立刻加載,并借助用于組織研究,骨穩定發生在種植體的第三螺紋處,也就是說,在種植體拋光截面與粗糙截面的連接處。據Davies等人所說,粗糙表面降低了造骨細胞穿過纖維蛋白網絡到達種植體表面的移動難度。基于此觀察結果,從1996年開始,市場上出現了混合表面的FS版本(FullSurface)的Osseotite種植體。此版本從上到下都是粗糙表面,而不是從第三螺紋處開始,從而能夠促使直至種植體頸部的骨都保持穩定。
成功秘訣
在前牙區,種植體頸部高度的骨穩定性對于口腔種植的成功起著關鍵性作用。使用直徑小于種植體直徑的義齒基臺能夠限制常在種植后一年出現的牙槽骨頂部吸收。骨邊緣和基座―種植體連接間距離擴大,使發炎的結締組織移到更靠近冠部和中間的高度,這點可用于解釋運用所謂“平臺轉換”理念取得的效果。盡管使用頸部拋光的種植體時也會觀察到不出現骨吸收的情況,但是我們可以期待,使用完全粗糙的種植體能夠進一步提高頂點高度的組織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