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瓷系統以其卓越的美學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蝕性、耐磨損性和X線透射性而受到修復醫生和患者青睞。粘結修復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瓷貼面修復范圍,并且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對于一個病例來說,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怎樣做才能最簡單,怎樣做才能保存更多的牙體組織。當然,其前提應該是建立在修復體具有良好的美學效果及功能上,而瓷貼面修復是其中最為保守,美學效果最好的一項技術,因而瓷貼面的應用變得更為廣泛。
全瓷貼面分為烤瓷貼面(常規粉漿涂塑瓷),鑄造玻璃陶瓷貼面及熱壓鑄陶瓷貼面及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作瓷貼面。而熱壓鑄陶瓷貼面因其良好的美學效果和強度及較低的制作成本而成為現在市場的主流修復體。而其代表產品為IpsEmpress.現對其臨床應用要點作以詳細介紹。
目前最廣泛使用的鑄壓陶瓷修復技術是義獲嘉公司的EmpressⅡ鑄瓷二代技術,其基于一代鑄瓷材料(白榴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矽酸鋰鑄瓷二代材料,其抗折力可達420mpa,是白榴石的2.5倍。鑄瓷二代技術是先用瓷塊進行鑄壓成型,然后在其表面進行烤瓷上釉。它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在不同顏色、不同透明度的瓷塊上烤瓷,完全解決了金屬烤瓷的不透明感和冷暖感的問題,以真正達到仿真烤瓷的效果。鑄瓷二代的烤瓷材料采用新型氟化羥磷灰石低溫瓷粉,其結合力和抗折力高于高溫瓷粉,高溫烤瓷的瓷體質硬,密度高,光澤感強,需進行特殊的處理才能使其質感接近于牙釉質。低溫的烤瓷材料不管是質感還是耐磨度及表面光澤都非常接近牙釉質,因而可以達到仿真效果。
一、適應癥
因其強度有限固其主要適用于前牙和雙尖牙。
第一類 對活髓或死髓牙漂白治療無效或不希望選擇漂白治療的牙齒;如死髓牙、四環素牙、氟斑牙及增齡引起的牙齒顏色加重。
第二類 需要明顯改善形態的前牙。
1、牙結構缺損:釉質發育不良、輕度齲損等其他因素導致的唇面、切端或牙尖釉質缺損;
2、前牙外觀形態異常:如畸形牙、過小牙等;
3、牙間隙:牙齒鄰間隙過大和需要關閉或減小齦間隙的病例;
4、輕度錯位牙:如扭轉或錯位牙等,且患者不愿意接受正畸治療者;
5、過短牙或磨耗牙加長切端且釉質量足夠者(一般不超過2mm)以及需要增加突度的病例;
6、前牙唇側不良修復體。
第三類 對缺損前牙進行廣泛修復者;如牙齒冠折。
二、禁忌證
第一類咬牙合異常。
1、下頜嚴重深覆牙合;閉鎖牙合者;
2、下頜唇側嚴重磨損無間隙者;
3、反牙合患者上頜唇側磨損嚴重者;
第二類不良口腔習慣。
1、夜磨牙,緊咬牙者;
2、咬異物或硬物習慣的患者;
第三類無足夠的牙釉質或可酸蝕的牙釉質。
1、原有唇側修復體磨除牙體組織過多導致無足夠牙釉質;
2、滯留乳牙;
3、重度氟斑牙。
三、臨床操作流程及基本要求
1、醫患交流
最初的醫患溝通是所有后續治療成功的基礎。從一開始,就必須讓患者明白該方案的利與弊,讓患者理解并認同治療的方法和目的,從而促使患者與醫生密切配合,特別是通過控制菌斑的方式,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只有牙周健康,最終的修復治療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時,也只有患者滿意且效果長期穩定才能稱之為成功。也只有通過醫患溝通才能詳細了解患者對美觀的要求及心理要求,才能制作出適合具體患者的修復體。
2、術前檢查
應仔細檢查患者的咬合,牙齒的位置,牙體、牙髓、牙周情況和控制菌斑的能力,牙體的顏色等。較復雜病例應取研究模型上牙合架,制作美學蠟型以評估修復效果。必要時可建議患者作正畸,牽引,冠延長術等以配合修復治療。
3、牙體預備
術前應對牙周狀況不佳的患者進行常規的牙周潔治,并于牙周狀況穩定后再進行牙體預備,此點至關重要,其常常關系到修復體的成敗,但往往很多醫生因各種原因而未能做到。
瓷貼面牙體預備原則
1)牙體預備應均勻、適量無倒凹,以免影響貼面就位;預備體應圓滑無尖銳線角。并在保證瓷貼面有足夠修復空間的條件下應盡可能減少牙體預備量;
2)應有足夠的釉質粘結面以提供有效的粘結;
3)邊緣應光滑連續完整,邊緣線應位于釉質層以利于邊緣封閉,并盡量設計于自潔區;
4)齦邊緣最理想的是無角肩臺,應位于釉質內,位置可視具體病例而定。
牙體預備過程
1)唇面預備 牙體預備前并非必須排齦,如一定要排齦則應用牙周探針探測齦袋深度,以選擇不同粗細的排齦線排齦,并應選用不含藥物的排齦線排齦,以免在頸緣預備時無法準確確定頸緣線在齦下的深度。唇面預備應分兩個平面進行:齦緣1/3~1/2和切端1/2~2/3.由于牙頸部的牙釉質很薄,因此唇側齦端的牙體預備應盡量少。其標準的預備量一般是0.3mm~0.5mm,牙頸部無明顯染色時應選擇0.3mm為佳,特別是下前牙。而唇面切端最理想的預備量是0.5mm~0.8mm.如此可以保證齦邊緣及其余部分均在釉質上從而獲得更好的邊緣封閉及可靠的粘結強度,能更有效地減少微滲漏和保證修復體的良好固位。
預備時首先用專用金剛砂刻度指示車針在頸部及切端形成相應的指示溝,然后利用圓頭錐形車針去除深度指示溝之間的剩余牙體組織,再進一步形成齦緣的初步形態,用車針圓形末端剛好在平齊齦或齦上0.5mm的位置形成小的無角肩臺。
2)鄰面預備 鄰面預備僅僅是唇面預備的延續。用圓頭錐形車針繼續原來的預備直達鄰面,其必須保證有足夠的預備量,尤其是在線角處。為保證牙體預備量一致及形成光滑連續完整的邊緣,務必使車針長軸和牙體長軸保持一致。鄰面的預備應擴展到接觸區,但不應該破壞接觸區。其近遠中應用單面樹脂砂條銼開少許,不僅有利于分割模型,而且可以去除牙體預備邊緣的銳邊。當用瓷貼面恢復鄰間隙時,鄰面預備可適當向舌側延伸甚至包繞整個鄰面。當預備到鄰間隙時,車針容易偏離切端形成“臺階”,應避免,該臺階易于貼面就位后于此處形成難看的陰影。
3)切端預備 切端終止線的預備方法有三種:第一種就是唇面預備終止到切緣,切端長度保持不變即“開窗型”;第二種就是切緣有少量的預備或磨短,瓷覆蓋切緣形成端對端接觸即“對接型”;第三種是切緣有少量的預備或磨短,且預備到達舌面切端1mm以上,在舌面形成終止線即“包繞型”。第一種預備不需磨短切緣,可在唇側原切端預備面的基礎上用圓頭錐形車針在切端順牙體長軸方向形成無角肩臺。后兩種需根據切端是否加長決定切端磨除量。當不需加長時,患牙切端需先磨除1mm,以為瓷提供足夠空間;當切端需加長時,需根據加長量的多少適當減少切端磨除量,使修復體最終切端瓷長度達到1mm但少于2mm.有專家經試驗證明貼面覆蓋牙齒切端和鄰面十分重要,因為在此條件下瓷覆蓋切端可以提供寬的垂直終止作用抵抗垂直向負荷,這可以減少貼面內的應力集中,修復體內有良好的應力分布,所以能夠提供很強的抗力性能。這種方法有很多優點,例如便于操作,尤其是利于修復體的就位(少量的瓷覆蓋切端能為貼面提供垂直終止作用,并幫助其正確就位,貼面的穩定性好,而且粘結時對所有邊緣進行操作都很方便);此外,切端覆蓋便于技師制作修復體外形,并且有助于改進切緣的美觀性能。其主張對于正常咬合的患者,瓷貼面應盡可能采用切端包繞型。但究竟選擇哪種設計應充分考慮到牙體組織唇舌徑厚度、病人是否有加長牙冠改形的美觀需要,以及咬合這幾個方面綜合決定。
4)切端舌側預備 包繞型牙體預備涉及到舌側預備。其邊緣線在舌面切端下1~3mm,并且距離正中接觸區至少1.0mm.預備時用圓頭錐形車針完成舌側終止線的預備。保持車針與舌面平行,利用車針末端圓頭形狀形成0.5mm深的無角肩臺。
5)齦緣預備 此處的牙體預備原則上一定要在排齦后進行,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預備時損傷牙齦組織,并且可以保持視野清晰。如果牙齒顏色不是很深,一般選擇齦上肩臺或不超過0.2mm的齦下肩臺,對于顏色較深者,肩臺位置亦不可超過齦下0.5mm,且邊緣一定要位于牙釉質內,不可破壞釉牙骨質界,更不可破壞生物學寬度。肩臺的形式應選擇0.3mm或0.5mm的無角肩臺,要求光滑連續。
6)預備體精修 此點亦相當重要,應務必用細砂圓頭錐形車針去除可能導致應力集中的尖銳點線角,尤其是在切角和舌面的交界處及齦邊緣肩臺。
7)制取印模 對于平齦或齦下邊緣者通常需排齦,對于含藥物的排齦線應在排齦線取出后充分沖洗齦溝并干燥,以免影響印模質量(任何情況下,從齦溝內取出前必須確保排齦線是輕度濕潤的,以防止過于干燥的排印線造成上皮襯里的損傷。);并且應在排齦線取出后1分鐘內制取印模。印模材料最好采用硅橡膠或聚醚橡膠印模材制取,超硬石膏灌模。
8)暫時性修復體 因為牙體預備多位于釉質層內,所以術后敏感一般不明顯。并且暫時性修復體常會影響瓷貼面的就位和粘結強度,因此盡量不做。對于堅持要做的患者,可以使用預成的薄形樹脂貼面,粘結前在唇面預備體上涂一點或兩點酸蝕劑酸蝕表面。酸蝕面積必須很小,否則很難去除。
9)比色 瓷貼面比色的方法與金瓷冠的比色方法相似,IspEmpress鑄瓷貼面應選用chromascop義獲嘉比色系統,但先要比牙本質色,再選擇貼面顏色。但是瓷貼面修復的最終顏色不僅取決于瓷的顏色,還受以下因素的影響:1、基牙預備體固有的顏色;2、所選瓷的顏色和所用的不透明瓷的量;3、樹脂粘結劑的顏色和透明度等。通常情況下,瓷貼面選色時,如果沒有合適的色卡,應盡量選擇亮度偏大、飽和度偏低的顏色,以便利用今后的外染色或利用粘結劑調色。另外應將患者的年齡和性別標注于設計單上,亦應劃出詳細的顏色分布圖,必要時應將帶有比色卡的數碼照片及診斷模型一起交給技師。
10)貼面的試戴、粘結
1、用細排齦線排齦,以便讓視野清晰。
2、檢查貼面是否完全就位,接觸區是否合適,檢查邊緣是否密合,形態和大小是否協調、顏色是否匹配。為了避免折斷,在就位和檢查瓷貼面時只能用溫和的力。調牙合可以在貼面粘結就位后再進行,否則易在調牙合時發生瓷裂。
3、用Try-in試戴劑試色,找出最佳的封閉劑。對于牙色匹配的預備牙,透明色一般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對于變色牙則不宜采用透明封閉劑,此時需增加不透明封閉劑以達到遮色目的。但如果單獨使用不透明封閉劑常常產生蠟白樣結果,因此,建議與其他顏色的封閉劑按適當比例混合后應用,這樣其半透明特性不會被破壞,而且也起到遮色效果。另外,向封閉劑里加入適量互補色也可起到遮蓋變色區的目的。
4、瓷貼面的處理粘結前瓷貼面的粘結面應進行噴砂和超聲波清洗處理。并應用氫氟酸凝膠酸蝕1分鐘。酸蝕時要防止酸蝕劑接觸外表面的飾面瓷,酸蝕后用蒸餾水加壓噴霧沖洗,然后干燥并涂上硅烷偶聯劑。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干燥后不應有任何異物再污染粘結面。
5、牙面的處理釉質面的處理通常采用37%磷酸酸蝕30秒—1分鐘,而對于牙本質暴露區則需減少酸蝕時間,一般不超過10秒。酸蝕后用大量蒸餾水沖洗20秒,并用無油無水氣槍吹干,然后涂前處理劑、牙本質粘結劑、牙釉質粘結劑,再將適當顏色的樹脂封閉劑涂在硅烷化后的貼面上,就位并光固化。
6、粘結、固化、磨光粘結貼面時應該用賽璐璐條對修復牙的近遠中進行隔離,在確保貼面就位的情況下,在各邊緣區分段光固化幾秒鐘,每固化一個區域就清除相應邊緣區域溢出固化的粘結劑,當所有的邊緣區多余封閉劑去除后,小心取出排齦線、賽璐璐條,再用牙線清除鄰面過多的粘結劑。隨后徹底光固化。粘結完畢后,應進行調牙合,然后逐級拋光。
11)瓷貼面修復后的維護
1.修復后的牙齒應注意清潔,應養成用牙線清潔鄰面的習慣;
2.避免過大的咬合力和咬合習慣,避免咬硬物;
3.運動時應注意保護;
4.定期口腔復查、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