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簡述牙體缺損修復的原則。(5分)
(1)正確的恢復形態與功能
(2)備牙時盡量保存組織、保護牙髓
(3)修復體應合乎保護組織健康的要求
(4)修復體應合乎抗力形與固位形要求
(5)修復體應滿足人們對美的要求
12、簡述橋體軸面設計的要求(5分)
(1)唇頰舌腭側的外形凸度:
正確恢復唇頰側的外形凸度,美觀,且排溢的食物對軟組織有生理按摩作
用,有利于牙周健康及自潔。
①凸度過小,軟組織受到食物的撞擊;
②凸度過大,食物殘留不利于自潔。
(2)唇頰面的排列位置:
要 求:與同名牙、鄰牙一致;美觀。
缺隙過寬: 加大凸度、 近遠中留間隙、縱向發育溝、 小牙。
缺隙過窄:降低凸度、扭轉或重疊、橫向發育溝。
(3)唇頰面頸緣線:與鄰牙協調一致。
若牙槽嵴吸收明顯,可將唇面頸1/3向舌側內縮,加大齦1/3至中1/3的突度,使頸緣線與鄰牙一致,達到視覺美觀。
三、論述題。(每小題10-15分)
1.簡述樁核牙體預備的固位形和抗力形的要求。(10分)
(1)冠樁的長度:
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不少4mm的充填材料,冠樁的長度約為根長的2/3~3/4 ,保證樁的長度不短于臨床牙冠的高度,并且保證樁在骨內的長度大于根在牙操骨內總長度的1/2。
(2)冠樁的直徑:
理想的冠樁直徑為根徑的1/4- 1/3
(3)冠樁的形態:
與牙根外形一致的一個盡似圓錐體,從根管口到根尖逐漸縮小呈錐形,各部橫徑保持為根徑的1/4-1/3。
(4)樁的表面外形:平行樁適用于根長且粗大者,其余盡量用錐形樁。
(5)最終修復體的邊緣應包被所有缺損與舊有修復體,并在其邊緣下方1.5mm的健康牙本質上建立自己的邊緣。牙本質肩領處厚度不小于1mm,高度不小于1.5mm。
2、 試述前牙烤瓷熔附金屬全冠牙體預備的方法和步驟。(10分)
1) 切端預備 以高速輪形車針或柱形粗砂金剛石車針在切緣唇舌面上,先磨出1.5~2.0mm深的溝2~3個,判別磨切量合適后,再依次向近遠中擴展,完成整個切緣的切割。檢查前牙對刃牙合位時切斷的磨切量,保證前伸時有足夠的空間,滿足金屬基底和切斷瓷的厚度以及瓷層的透明度。(2分)
2) 唇面預備 唇面預備以一支粒度較粗的金剛砂柱形車針先在唇切1/2處磨出深1.0~1.5m的縱形溝,在逐漸向近遠中擴展。然后再在唇齦1/2處依次磨去同樣深度,但方向與牙長軸一致,以便為頸袖預備創造條件。(2分)
3) 鄰面預備 鄰面預備用預備唇面的車針緊貼牙冠軸面角向鄰面磨切,首先把頸緣至切緣的倒凹部分磨除,再按肩臺1.0mm的要求磨除鄰面牙體組織,并且控制軸面切向聚合2°~5°,車針再沿鄰面擴展到舌面及舌鄰軸面角處。(2分)
4) 舌面預備 舌面預備根據要求,在舌切2/3處以火焰形或橄欖形金剛砂車針均勻磨除金屬舌面或金-瓷舌面所需的厚度。并在上下切牙對刃牙合時留出足夠修復體的空隙。(2分)
5) 頸袖預備 頸袖的預備為保證全冠的固位與穩定,牙冠1/3處的頸袖尤為重要。以一支末端有135°錐度的肩臺椎車針按牙體長軸方向上磨除修復所需空隙后應形成切向為2°~5°的柱狀——頸袖。(2分)
6) 頸緣預備 肩臺預備以一支慢速手機用中粗粒度的肩臺車針環牙體頸部預備。一般在齦緣下0.5~0.8mm處,按照深度唇側為1.0~1.5mm鄰面、舌面為0.8~1.2mm預備出135°角的肩臺,軸面角處應與唇面、鄰面相連續,并保持厚度均勻,光滑連續。(3分)
7) 精修完成,牙體預備大致完成后,應仔細檢查上下牙在正中牙合、對刃牙合位時、切端、唇舌側修復空隙是否足夠。實際上牙體預備應有三個部分或三個方向的切割量,即①保證去除倒凹;②留出肩臺的厚度;③不同牙合位下有足夠修復間隙,保證正常咬合和瓷層半透明度。最后用磨光鉆把粗磨過的牙面修光,去除金剛砂切割造成的粗糙面。(2分)
3、試述固定橋基牙如何獲得共同就位道,如何檢查基牙是否獲得共同就位道。(10分)
就位道獲得
(1)排列正常,順牙體長軸預備即可
(2)輕度傾斜,可適當消除倒凹或稍微改變就位道
(3)牙傾斜30°以內可以選擇基牙
(4)傾斜較大,年輕可以正畸或者采取半固定橋
(5)舌側傾斜嚴重的下頜磨牙,可以把固位體設計為部分冠
(6)錯位嚴重,不宜作基牙
如何檢查基牙是否獲得共同就位道
(1)如果經驗不足,可以取印模,口外觀察
(2)口內觀察,口鏡盡可能遠放并平行移動。從頰舌側觀近遠中是否并行,合面觀頰舌是否平行
(3)通過臨時冠的試戴檢查
(4)可以采取同向面同期預備的方法,切不可為容易獲得共同就位道而增加牙冠會聚度。
4、簡述固定義齒修復后可能出現的問題。(10分)
(1)基牙疼痛
a 過敏性疼痛:粘固時刺激、粘結后冷熱痛
b 咬合痛:短期內出現---早接觸,一段時期出現-----創傷性牙周炎或根尖周炎
c 自發性疼痛:牙髓炎、跟肩周炎、嵌塞性疼痛
(2)齦緣炎、牙槽嵴黏膜炎:粘固劑未去盡、菌斑附著等
(3)基牙松動:設計不當,咬合創傷
(4)固定橋松動、脫落:基牙負荷過大、固位體固位力不足等
(5)固定橋破損:牙合面破損、連接體折斷等。
5、試述后牙鑄造金屬全冠的牙體預備的步驟和方法。(10分)
(1) 牙合 面預備:
為鑄造金屬全冠提供牙合 面間隙。預備時,先用直徑為1.0 mm的球形金剛砂車針或柱狀車針在牙體磨出幾個深1.0 mm的定深窩,再開辟成等深的溝,然后按牙合 面的解剖形態均勻磨切。功能尖1.5 mm,非功能尖1 mm,注意正中牙合 ,前伸牙合 及側方牙合 時均應有足夠間隙。
(2) 頰舌面預備:
消除倒凹,將軸面最大周徑線降到全冠的邊緣處,并預備出金屬全冠所需的厚度。預備時分兩段進行,先以柱狀車針消除齦緣以上到頰舌面外形高點之間的倒凹,使軸壁與就位道平行。然后再從外形高點到牙合 緣處,順著牙冠外形預備,均勻預備出1.0 mm的間隙。軸面正常聚合角一般為2º-5º。
(3) 鄰面預備:
消除患牙鄰面的倒凹,與鄰牙完全分離,形成協調的戴入道,預備出全冠修復材料所要求的鄰面空隙。先用柱狀金剛砂車針將軸面角處預備出足夠的間隙,以保證全冠頰舌外展隙的外形。再用金剛砂車針從牙合 外展隙沿患牙鄰面磨切,消除齦緣以上倒凹,預備出足夠的間隙。牙合 向聚合角2º-5º。
(4) 頸部預備:
排齦后用火焰狀/135°角車針預備圓凹形或帶斜面的肩臺,0.5-0.8 mm寬,邊緣連續一致。
(5) 精修完成:
軸面角、邊緣嵴線角圓鈍無銳邊,用磨石和細砂片磨光各軸面和牙尖斜面。
6、簡述樁核牙體預備的固位形和抗力形的要求。(10分)
(1)冠樁的長度:
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不少4mm的充填材料,冠樁的長度約為根長的2/3~3/4 ,保證樁的長度不短于臨床牙冠的高度,并且保證樁在骨內的長度大于根在牙操骨內總長度的1/2。
(2)冠樁的直徑:
理想的冠樁直徑為根徑的1/4- 1/3
(3)冠樁的形態:
與牙根外形一致的一個盡似圓錐體,從根管口到根尖逐漸縮小呈錐形,各部橫徑保持為根徑的1/4-1/3。
(4)樁的表面外形:平行樁適用于根長且粗大者,其余盡量用錐形樁。
(5)最終修復體的邊緣應包被所有缺損與舊有修復體,并在其邊緣下方1.5mm的健康牙本質上建立自己的邊緣。牙本質肩領處厚度不小于1mm,高度不小于1.5mm。
7、試述固定橋基牙選擇原則。(15分)
(一) 基牙的支持作用
(1)多根、粗根牙支持力大;扁、彎根較錐形支持力好;根分叉寬較融合根支持力強。在正常情況下,牙齒支持牙合力大小的順序為
上頜牙6 7 3 4 5 1 2下頜牙6 7 4 3 5 2 1 (1分)
(2)臨床冠根比例以1:2或2:3較為理想;1:1是 選擇基牙的最低限度,否則增加基牙。(1分)
(3)須有足夠的牙周膜面積(牙周潛力)。各橋基牙牙周膜面積之和等于或大于缺失牙牙周膜面積。(1分)
(4)須有健康的牙槽骨。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 的1/3,牙松動大于一度者,慎選。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1/2,牙松動二度以上,不應選作基牙,除非添加基牙,按牙周病夾板治療。(1分)
(5)橋基牙支持作用不足時:添加的基牙應放在較弱的基牙側。(1分)
(二) 基牙的固位作用
(1)牙冠須有足夠的牙體組織、適宜的形態和良好的結構。(1分)
①牙冠長、體積大可獲得較大的固位力;畸形牙如過小牙、錐形牙體積小固 位不佳。
②牙體形態結構正常,則抗力好,不易牙折;鈣化不良、釉質發育不全的牙,結構差,抗力弱,慎選。
③ 齲損牙,根據齲壞的程度決定考慮。齲損面積小一并修復;齲損面積大徹底治療后再選擇。
④嚴重磨損牙,可先失活后再選作基牙。
(2)最好是活髓牙。(1分)
①活髓牙代謝與反應能力及抗力好,并能維持牙冠的健康狀態;
②無髓牙變脆易折,可設置固位釘或根樁加強固位,并注意保護牙尖,防 折裂。
(3)要注意固定橋的類型、咬合力的大小、方向和橋的長度、曲度、及材料。(1分)
(三)基牙數目的確定
基牙要能承受橋體傳遞的牙合力和基牙本身應承受的牙合力,承受力應在牙儲備量的限度內。一個牙缺失一般選擇兩個基牙即“二帶一”
以牙周膜面積決定基牙的數量Ante的牙周膜面積法:基牙牙周膜面積的總和 ≧缺失牙牙周膜面積的總和(2分)
(四)基牙的共同就位道(5分)
固定義齒固位體在基牙上就位時,只能由一個戴入方向就位。要求基牙應具有良好的排列位置和方向,易取得共同就位道。
⑴ 正常排列的基牙,沿基牙的長軸備牙即可取得共同就位道;
⑵ 輕度傾斜的牙,可消除倒凹或稍調改方向,亦可取得共同就位道;
⑶ 嚴重傾斜的牙,應慎選。一般傾斜小于30°的牙,仍可選作基牙。傾斜移位的牙可先正畸或改變固位體的設計。
⑷ 多基牙的復合長橋設計時,在口內選擇共同就位道較困難,可先取研究模,在模型上設計就位道并確定各基牙需磨除的程度。
首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十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