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2 共1頁
關節腔穿刺術
(一)適應證
1.診斷穿刺:抽取關節內液體,進行化驗檢查、細菌培養或動物接種試驗;
2.治療穿刺:抽出關節內液體或同時注入治療藥物以治療關節疾病,如關節結核、類風濕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等;
3.特殊檢查穿刺:穿刺注入造影劑或空氣后,拍攝X片。
(二)禁忌癥
1.病情危重,嚴重心、腎功能不全,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脫水等;
2.關節附近有感染灶者忌用;
3.血友病性關節炎者忌用。
(三)操作方法
1.肩關節穿刺:緊依喙突尖部外側進針,針的方向向后,同時向上并向外,也可緊依肩峰與肩胛間所成的角的外側進針,向內并稍向上進入。
2.肘關節穿刺:屈肘90度,緊貼撓骨頭近側,于其后外方前下方進針。關節囊內如有積液膨起時,則宜經三頭肌腱兩側凸起處進針。
3.腕關節穿刺:可經尺骨莖突或撓骨莖突側面下方,垂下向內進針。因撓動脈行經撓骨莖突遠方,故最好在尺側穿刺。
4.髖關節穿刺:在髂前上棘下恥骨結節連線的中點,腹股溝韌帶下2厘米。股動脈外側垂直刺入;也可取下肢內收位,從股骨大粗隆上緣平行,經股骨頸向內上方刺入。
5.膝關節穿刺:以髕骨上緣的水平線與髕骨外緣的垂直線的交點為穿刺點,經此點向內下方刺入關節腔;也可經髕韌帶的任何一側。緊貼髕骨下方向后進針,或可在髕骨上緣上方約3橫指處,股四頭肌外緣,向內下方刺入髕上囊。
6.踝關節穿刺:緊貼內踝或外踝尖部,向內上進針,經踝部與相鄰的距骨之間進入關節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