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型題:每一道考試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不符合黃色瘤特點的有
A.可手術切除或激光治療
B.病變特點為扁平、深黃色、稍隆起、呈不規則斑塊狀,小則數毫米,大者可達2~3cm
C.好發于40~50歲婦女,亦可見于男性
D.可能與脂質代謝有關
E.大多數累及雙上瞼外側皮膚,先后出現大小有別的病變
正確答案:E解題思路:黃色瘤好發予40~50歲婦女,亦可見于男性,有30%左右的人伴有全身血脂異常,故可能與脂質代謝有關,大多數累及雙眼上瞼內側皮膚,先后出現大小有別的病變。病變特點為扁平、深黃色、稍隆起、呈不規則斑塊狀,小則數毫米,大者可達2~3cm,可手術切除或激光治療。
2.不會引起眼瞼閉合不全的病癥有
A.瞼球粘連
B.面神經麻痹
C.眼瞼皮膚全層缺損
D.眼瞼皮膚瘢痕
E.副交感神經麻痹
正確答案:E解題思路:面神經麻痹可造成眼輪匝肌麻痹,使下瞼松弛下墜,形成麻痹性眼瞼閉合不全。燒傷、創傷、瞼膿腫等可引起眼瞼皮膚瘢痕使眼瞼縮短,不能遮蓋眼球。瞼球粘連、眼瞼皮膚全層缺損均可導致眼險閉合不全。
3.以下關于重癥肌無力錯誤的是
A.自身免疫性肌病
B.肌無力癥狀晨輕午重
C.主要損害橫紋肌
D.酪氨酸代謝障礙
E.多見上瞼下垂
正確答案:D解題思路:重癥肌無力為自身免疫性肌病,主要損害橫紋肌,多出現上瞼下垂癥狀,肌無力的特點是晨輕午重,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
4.關于角膜老年環,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單側性老年環極少見,若出現可能與冠狀動脈疾病有關
B.40歲以下病人出現時可能有高脂蛋白血癥或血清膽固醇增高
C.始發于角膜的鼻顳側,之后向上方和下方伸展
D.與角膜緣之間有一透明帶分隔
E.8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發病率幾乎100%
正確答案:C解題思路:角膜老年環始發于角膜上方和下方。
5.角膜緣干細胞目前認為位于
A.角膜緣上皮細胞的基底部
B.角膜緣內皮細胞的基底部
C.角膜緣的結膜上皮中
D.角膜緣的基質層中
E.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正確答案:A解題思路:角膜緣干細胞目前認為:位于角膜緣上皮細胞的基底部。
二、A3/A4型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道考題。請根據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題下面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6-7題共用題干)
男性,62歲,糖尿病史8年,高血壓多年,3天前出現左眼視力下降,眼底檢查見左眼視乳頭邊界模糊,動脈細,反光強,靜脈充盈,后極部網膜有點、片狀出血及微動脈瘤,有硬性滲出。
6.此病可能性最大的診斷是
A.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B.白內障
C.青光眼
D.惡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
E.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7.為確定診斷及分型,應做的檢查
A.熒光血管造影
B.胸透
C.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
D.腦電圖
E.EOG
正確答案:6.E;7.A解題思路:1.此病可能性最大的診斷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此患者有糖尿病史8年,眼底表現為后極部視網膜有點、片狀出血及微動脈瘤,硬性滲出,這些均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眼底表現。本病例有高血壓病史需要與惡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相鑒別,惡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指血壓在短期內突然急劇升高至嚴重程度,收縮壓多超過200mmHg,舒張壓可高達140~160mmHg,血管受到重度損害。多見于40歲以下青壯年,血管相對無老化改變者,也可見于任何慢性高血壓過程中,血壓突然急劇升高者。眼底表現為最主要的是視盤水腫和視網膜水腫。視盤水腫開始表現鼻側邊界模糊,逐漸擴大至整個視盤,以致其周圍視網膜發生水腫。視盤水腫隆起一般較明顯,可高達6D。視網膜水腫開始位于視盤顳側呈霧樣灰白色,然后擴展至整個后極部視網膜,變細的動脈和腫脹的靜脈隱沒于水腫的視網膜之中。視網膜出血多位于神經纖維層,呈線狀或火焰狀,也可見點片狀深層出血,很少出現微動脈瘤,棉絮斑位于后極部,沿視盤周圍放射狀毛細血管分布。有時會出現硬性滲出。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眼底表現為輕度視盤水腫,邊界較為模糊,視盤周圍可有一些局限性火焰狀出血,但不會出現微動脈瘤。
2.視網膜血管性疾病首選熒光血管造影明確診斷,判斷病情輕重,分型,并可指導激光治療。
(8-9題共用題干)
女性,32歲,雙眼上瞼下垂1個月,半個月前出現復視,以上癥狀晨起較輕,勞累或傍晚加重,神經系統檢查未能發現異常。
8.可能性最大的診斷是
A.交感神經麻痹
B.動眼神經麻痹
C.內眥贅皮
D.重癥肌無力
E.先天性上瞼下垂
9.為明確診斷可借助的方法
A.肌注新斯的明1.0mg
B.熒光血管造影檢查
C.裂隙燈檢查
D.EOG檢查
E.VEP檢查
正確答案:8.D;9.A解題思路:1.可能性最大的診斷是重癥肌無力。因患者出現上瞼下垂,導致上瞼下垂常見的原因有:先天性上瞼下垂、肌源性上瞼下垂、神經源性上瞼下垂。先天性上瞼下垂為先天,且病情不進展,本例患者為后天發生,可除外先天性上瞼下垂;上瞼下垂伴復視可見于動眼神經麻痹及重癥肌無力,但癥狀晨起較輕,勞累后或傍晚時加重,雖可伴有眼外肌無力,但不波及眼內肌,是與神經麻痹性不同之處,為重癥肌無力的特征性表現。由交感神經支配的Muller肌對眼瞼退縮的張力起一定的作用,故交感神經麻痹可引起輕度上瞼下垂,還可伴有瞼裂變窄、瞳孔縮小及輕度(1~2mm)眼球陷沒,稱為Homner綜合征。
2.新斯的明試驗是確診重癥肌無力的一種最具診斷價值的藥物試驗。用新斯的明0.5mg或1.0mg皮下或肌內注射15~30分鐘后,上瞼下垂明顯減輕,作用持續1h。晚期病人,藥物試驗可陰性,臨床上難以肯定者,可做肌電圖檢查。
三、B1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10-13題共用備選答案)
A.視網膜色素上皮
B.光感受器
C.視網膜神經節細胞
D.雙極細胞,Muller細胞
E.無長突細胞
10.EOG主要起源于
11.ERG的a波起源于
12.ERG的b波起源于
13.圖形ERG起源于
正確答案:10.A,11.B,12.D,13.C解題思路:1.視網膜組織結構與相應的電生理檢查:視網膜色素上皮-EOG,光感受器-ERG的a波,雙極細胞,Muller細胞-ERG的b波,無長突細胞等-ERG的Ops波,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圖形ERG,視神經-VEP和圖形ERG。
2.視網膜組織結構與相應的電生理檢查:視網膜色素上皮-EOG,光感受器-ERG的a波,雙極細胞,Muller細胞-ERG的b波,無長突細胞等-ERG的Ops波,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圖形ERG,視神經-VEP和圖形ERG。
3.視網膜組織結構與相應的電生理檢查:視網膜色素上皮-EOG,光感受器-ERG的a波,雙極細胞,Muller細胞-ERG的b波,無長突細胞等-ERG的Ops波,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圖形ERG,視神經-VEP和圖形ERG。
4.視網膜組織結構與相應的電生理檢查:視網膜色素上皮-EOG,光感受器-ERG的a波,雙極細胞,Muller細胞一ERG的b波,無長突細胞等-ERG的Ops波,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圖形ERG,視神經-VEP和圖形ERG。
(14-18題共用備選答案)
A.視網膜電圖(ERG)
B.眼電圖(EOG)
C.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
D.視覺誘發電位(VEP)
E.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
14.記錄的是眼的靜息電位
15.記錄了閃光或圖形刺激視網膜后的動作電位
16.主要反映視網膜血管的情況
17.反映脈絡膜血管的情況
18.主要用于判斷黃斑部功能及視神經、視路疾患
正確答案:14.B,15.A,16.E,17.C,18.D解題思路:1.眼電圖(EOG)記錄的是眼的靜息電位,產生于RPE,EOG異常可反映RPE、光感受器細胞的疾病,以及中毒性視網膜疾病。
2.視網膜電圖(ERG)記錄了閃光或圖形刺激視網膜后的動作電位。主要用于輔助診斷各種視網膜疾病。
3.眼底血管造影是將造影劑從肘靜脈注入,利用特定濾光片和眼底照相機,拍攝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過程。分為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兩種。前者以熒光素鈉為造影劑,主要反映視網膜血管的情況;后者以吲哚青綠為造影劑,反映脈絡膜血管的情況。
4.眼底血管造影是將造影劑從肘靜脈注入,利用特定濾光片和眼底照相機,拍攝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過程。分為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綠血管造影(ICG)兩種。前者以熒光素鈉為造影劑,主要反映視網膜血管的情況;后者以吲哚青綠為造影劑,反映脈絡膜血管的情況。
5.視覺誘發電位(VEP)指視網膜受閃光或圖形刺激后,在枕葉視皮層誘發出的電活動。主要用于判斷黃斑部功能及視神經、視路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