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放射事故管理規定(2001)

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放射事故的管理,保障放射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健康與安全,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涉及放射事故的單位和個人。

  第三條 國家對放射事故實行分級管理和報告、立案制度。

  第二章 事故的分類與分級

  第四條 放射事故按其性質分為:責任事故、技術事故、其它事故。

  第五條 放射事故按類別分為:

  一類:人員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按表1分級。

  二類:放射性物質污染事故,按表2分級。

  三類:丟失放射性物質事故,按表3分級。

  表1人員受超劑量照射事故分級

  1.表中值不包括天然本底和醫療照射。表中值包括處置失誤且人員受照有效劑量當量大于1.0Sv的計劃照射和處理放射事故的計劃照射。

  2.表中所列劑量當量指一次事故,從發生、處理到恢復正常等全過程所導致的有效劑量當量或待積有效劑量當量。

  3.表中HT和HE分別表示T器官(或組織)的劑量當量和人體的有效劑量當量。

  4.有效劑量當量HE=∑WT.HT.在實際應用時可簡化為,HE=D.K+5∑Qi.ALIj-1。

  式中D――個人劑量計所測的體表外照射吸收劑量。

  K――體表吸收劑量與有效劑量當量的轉換系數(采用GB11712〈用于X、γ線外照射放射防護的劑量轉換因子)。

  Qj――j核素攝入量。

  AIIj――j核素年攝入量限值。

  5.表中SE表示集體有效劑量當量,其單位為man.Sv.但不包括符合標準的放射性物質環境釋放所致公眾的集體有效劑量當量。

  表2 放射性物質污染事故分級

  表3 丟失放射性物質事故分級

  第六條 放射事故按其后果的嚴重程度分為:放射事件(又稱零級事故)、一級事故、二級事故、三級事故。

  第七條 凡屬于多種類別的放射事故,按其中最高一級的事故定級。

  發生多種人員多部位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時,對各種人員分別按表1判定,事故的級別按其中最高一級事故定級。

  第三章 事故處理原則

  第八條 發生放射事故后,肇事單位必須及時采取妥善措施,減少和控制事故的危害和影響,并接受監督部門的處理。

  第九條 處理放射事故時,應當首先考慮工作人員和公眾的生命安全,迅速安置受照人員就醫,組織控制區內人員的撤離工作,并及時控制事故影響,防止事故的擴大蔓延,避免糧食、果蔬作物、禽畜以及飲用水源等受到污染。

  第十條 發生工作場所、地面、設備放射性污染事故時,應首先確定污染的核素、范圍、水平,并盡快采取相應的去污措施。

  第十一條 發生放射性氣體、氣溶膠或者粉塵污染空氣的事故時,應根據監測數據的大小采取相應的通風、換氣、過濾等凈化措施。

  第十二條 人員皮膚、傷口被污染時,應迅速去除污染并給予醫學處理,對體內攝入放射性核素者應采取相應的醫學處理措施。

  第十三條 發生丟失放射性物質事故時,肇事單位應密切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迅速查找、偵破,盡快追回丟失的放射性物質。

  第十四條 發生放射事故的單位要及時收集與事故有關的物品和資料,做好調查研究工作,認真分析事故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盡量減少事故影響,保護國家財產及公眾的安全。

  第十五條 放射事故中人員受照時,要通過個人劑量計、模擬實驗、生物和物理檢測、事故現場樣品分析等方法迅速估算人員的受照劑量。

  第十六條 對一次受照有效劑量當量超過0.05Sv者,應給予醫學檢查;對一次胺照有效劑量當量超過0.25Sv者,應及時給予醫學檢查和必要的醫學處理。

  第四章 事故報告與監督管理

  第十七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部門對全國放射事故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指導地方衛生、公安部門做好重大放射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建立國家放射事故數據庫。

  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部門對本轄區的放射事故實施統一管理,組織處理二級以下的放射事故,并建立放射事故數據庫。

  第十八條 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在接到事故報告后,要迅速核實事故情況、準確判定事故級別、逐級上報。對初步確認的三級放射事故,必須在24小時內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部門。

  第十九條 發生射線裝置事故(不含放射源)的單位,應依照規定將事故情況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由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發生放射性同位素事故的單位,應依照規定將事故情況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由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

  因放射性三廢排放、處理不當,或者在地面水、地下水中進行放射同位素試驗不當,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條 放射事故應在發現放射事故之日起30日內結案,一、二、三級放射事故以“放射事故報告表”形式結案。逾期不能結案的,必須每隔3個月做出“放射事故階段報告表”?!胺派涫录币浴胺派涫录怯洷怼毙问降怯?。

  第二十一條 以口頭方式報告放射事故時,收報人必須登記收報時間、收報內容、報告人、報告人通訊地址、收報人及收報人對報告的處置意見。

  第二十二條 放射事故年度報告按統一制定的中國衛生監督統計報表“放射衛生監督監測年報表”格式報告。

  第二十三條 負責處理放射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公安部門必須建立放射事故檔案數據庫,其內容包括:

  1.事故單位和人員的事故報告;

  2.調查事故的證明材料和取證資料;

  3.處理事故的技術資料;

  4.事故的危害影響評價資料;

  5.受照人員健康檢查和疾病治療有關的資料;

  6.“放射事故報告表”、“放射事故階段報告”、“放射事件登記”。

  放射事故肇事單位必須建立相應的放射事故檔案。

  第五章 罰則

  第二十四條 對發生零級事故(放射事件)的,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可對肇事單位給予警告并限期改進,并處以1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的罰款。

  對發生一級放射事故的,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可對肇事單位給予停工或停業整頓,并處以2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發生二級放射事件的,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可對肇事單位給予停工或停業整頓,并處以5干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發生三級放射事件的,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可會同公安部門吊銷肇事單位的許可登記證,并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 對發生放射事故負有直接責任的肇事人員或單位法定代表人,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除建議給予行政處分外,可根據情節輕重,處以5百元以上2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 妨礙和拒絕放射防護監督員執行公務,或者對放射防護監督采取弄虛作假的,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可對當事單位,處以5百元以上5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規定,發生放射事故的單位,應對受害者負損害賠償責任,并承擔處理放射事故的各種費用。受害人有權要求損害賠償。

  損害賠償包括醫藥費、誤工工資、生活補助費、喪葬費、遺屬撫恤費。

  經證實該事故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對發生放射事故的肇事單位和人員,除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依照本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給予行政處罰外,對違反放射性物品管理規定,在生產、貯存、運輸、使用中發生放射事故,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給予處罰;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放射事故:指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等輻射源失控引起的丟失放射性物質、人員超劑量照射、放射污染等異常事件。

  責任事故:指由于管理失職或操作失誤等人為因素造成的放射事故。

  技術事故:指以設備質量或故障等非人為因素為主要原因的放射事故。

  其它事故:指除責任事故和技術事故之外的放射事故。

  第三十條 本規定由衛生部會同公安部解釋。

  第三十一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經國家核安全局同意,原由衛生部、公安部、國家核安全局聯合發布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事故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