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艾滋病患者常見的機會感染:
(一)病毒性感染癥
1.巨細胞病毒感染是一種少見病,但在AIDS患者中約占90%,是AIDS常見的并發癥,也是AIDS患者致死的一個重要的合并癥。感染可累及肺、消化道、肝及中樞神經系統和多個臟器,約有1/3患者合并網膜炎,臨床癥狀為發燒、呼吸急促、發紺、呼吸困難等,胸部X線照片多出現間質性肺炎的改變,雙肺野可見彌漫性的毛玻璃或網狀小顆粒狀陰影,晚期因肺泡腔中分泌物貯留而發展為肺泡改變,AIDS患者對巨細胞病毒的抗體效價升高。
2.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癥: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ox Virus,HSV)引起的感染癥與CD4T淋巴細胞數有關,在口唇、陰部、肛周處形成潰瘍病變、皰疹性瘭疽(廣泛皮膚糜爛)等難治病變,疼痛明顯,也可以見到皰疹性肺炎,消化道及皰疹性腦炎。血清學方面診斷意義不大,可用基因診斷方法確診。治療選用無環鳥苷靜滴。
3.帶狀皰疹(Herps zoster)本癥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在美國50歲以下的患帶狀皰疹者應懷疑有HIV感染的可能。非洲多數患者呈現顏面帶狀皰疹以至發展網膜壞死。治療同單純皰疹病。
(二)細菌性感染
1.非典型抗酸菌癥:AIDS患者并發細菌感染,多為分枝桿菌所致的全身感染。本病無自覺癥狀,在臨床上也沒有特異性的表現,有些病人出現盜汗、高熱、全身衰弱、腹瀉、腹痛、吸收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此外還可見到貧血、體重下降。診斷主要靠血液培養。治療多用抗結核藥物,但常常有耐藥性。由于該感染不會危及生命,所以可采取消炎、解熱鎮痛劑及加強營養等對癥療法。
2.結核病,AIDS患者常常發生結核病的復發。以肺外重癥全身感染多見,胸X片多為正常,由于AIDS患者免疫系統受到破壞,所以結核菌素反應多為陰性。因多為全身感染,故在糞便、血液、尿、痰以及淋巴結、肺、肝、胃腸粘膜、骨髓等活檢標本的涂片,培養均有結核菌的存在,在診斷上意義較大。治療可用抗結核藥物。由于結核菌可以通過飛沫感染等方式向健康人擴散,對可疑并發結核病的AIDS患者應服用雷米封預防。
(三)深部真菌感染癥
1.念珠菌病(Candidiasis)念珠菌感染是機會真菌癥中最常見的一種。在AIDS中顯得優為突出,除了合并皮膚、口腔淺部念珠菌感染外,還可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可出現體重減少,倦怠感,非特異的消化系統癥狀主要有咽下困難,胸骨后疼痛。診斷可進行白色念珠菌分離。AIDS早期診斷依據中,本癥占很重要的位置。治療,采用抗真菌劑,可使癥狀好轉,但易再發,顯示難治性。
2.隱球菌病(Cryptococcosis)AIDS患者合并隱球菌病的發病率為6%,以腦脊髓膜炎最為多見,亦可合并肺隱球菌病或隱球菌心外膜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倦怠感、羞明、精神狀態變化、痙攣等癥狀。腦脊液檢查在診斷上很重要,蛋白、細胞數增加,髓壓升高,糖減少等。
(四)原蟲、寄生蟲侵染。
卡氏肺孢子蟲性肺炎(Pneumocytsis carinii pneumonia PCP卡氏肺炎):卡氏肺孢子蟲是眾所周知的典型的機會感染的病原體之一,一般在健康人的肺泡中也有寄生,但多為不顯性,也是人畜共患的一種疾病,當其宿主免疫功能受某種原因使其減退時得以繁殖及發揮其病原性,在AIDS中由于免疫系統受到損害,而導致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發生。
卡氏肺包子蟲肺炎是非常重要的機會感染癥,在初發AIDS時有60%并發此癥,全病程中將有80%-85%合并本癥。初期癥狀由于低氧血癥出現進行性呼吸障礙為特征,特別是勞動時出現氣喘、呼吸困難、干性咳嗽、發熱等自覺癥狀。
胸X片所見,多為非特異的浸潤陰影,5%顯示正常。咳痰粘稠,確診需檢出卡氏肺孢子蟲,取材時先洗凈支氣管肺泡,經支氣管取材或開胸取肺組織活檢。
關于ADIS并發卡氏肺炎與非AIDS并發卡氏肺炎,在臨床上有所不同,見表3.
表3 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蟲肺炎與非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不同點
項目 |
AIDS并PCP |
非AIDS并PCP |
流行病學 |
發病率高 美國占60%~64% 日本占半數 |
發病率低 CDC:0.01~1.1% Stjode C.R.H22%~42% 日本京都醫大兒科30.6% |
前驅癥狀 |
潛伏期長(1~27日平均28日) |
比較短(1~15日平均5日) |
臨床癥狀 |
比較緩慢癥狀長時間持續、發熱、PaO2,x-p等稍緩慢 |
發病急 癥狀急劇 |
治療效果 |
約兩周以上 |
約1~2周以內 |
ST合劑的副作用 |
發疹等副作用頻發發病率64.7% |
副作用輕微者多發病率11.8.% |
死亡率 |
一次發病到死亡約占50% |
20%~50% |
再發率 |
高(約20%) |
低(成人基本0%,小兒占11.8%) |
病理組織象的改善 |
表現延遲多 |
經治療,早期改善 |
P.C的殘留 |
長期殘留者多 |
由于治療,顯著減少 |
全身播散可能性 |
多(?) |
少(?) |
治療:復方新諾明為首選藥物,其有效率與AIDS以外的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幾乎相同,約占50%~60%,但該藥引起的藥物性發熱、皮疹、白血球、血小板減少、肝功能障礙等副作用的發生率較高,在不經治療情況下,幾乎100%死亡。
AIDS患者還可并發類似于孢子蟲病。如阿米巴病,毒漿體原蟲病,隱性孢子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