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發(fā)熱期的治療
(一)一般治療 患者應臥床休息,就地治療。給高熱量、高維生素半流質飲食。補充足夠液體。
(二)液體療法 本病由于血管損害所致血漿外滲、電解質丟失,加上病人高熱、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引起的攝入量不足,導致有效循環(huán)血量不足、電解質平衡失調、血液滲透壓開始下降,而引起內環(huán)境紊亂。此期應補充足夠的液體和電解質。輸液應以等滲和鹽液為主,常用者有平衡鹽液,葡萄糖鹽水等,每日1000~2000ml靜脈滴注。療程3~4日。
(三)腎上腺皮質激素(激素)治療 激素具有抗炎和保護血管壁的作用,并能穩(wěn)定溶酶體膜、降低體溫中樞對內源性致熱原的敏感性等。早期應用,對降熱、減輕中毒癥狀、縮短病程均有一定效果。
用法:氫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葡萄糖液作靜脈滴注,每日1次。也可用地塞米松等。療程3~4日。
(四)免疫藥物治療 用以調節(jié)病人的免疫功能。
1.環(huán)磷酰胺 為免疫抑制劑,主要抑制體液免疫反應。早期應用,可減少抗體產生和免疫復合物形成,從而減輕病情,晚期應用則效果差。
用法:環(huán)磷酰胺300mg溶于生理鹽水30ml,靜脈注射,每日1次,療程3~4日。
2.植物血凝素(PHA) 為免疫增強劑,能增強T細胞功能,促進淋巴母細胞轉化。
用法:PHA20mg溶于葡萄糖液靜脈滴注,每日1次,療程3~4日。
其他免疫藥物有阿糖胞苷、轉移因子、小牛胸腺素、聚肌胞等,均有一定效果。
(五)抗病毒藥物治療 病毒唑(ribavirin)為一廣譜抗病毒藥物,對RNA和DNA病毒均有作用,而對本病毒最為敏感。
用法:病毒唑1000mg溶于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療程3~4日。
(六)中醫(yī)中藥治療 目前較常用的藥物有:
1.丹參 為活血化瘀藥物。丹參的作用為:①增加紅細胞膜表面電荷,防止紅細胞聚集,降低血液粘滯度,防止DIC和抑制纖溶的發(fā)生;②解除血管痙攣,提高微循環(huán)灌注量,改善微循環(huán)障礙。
用法:丹參注射液24g置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療程3~4日。
2.黃芪 為補氣藥物,有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法:黃芪注射液24g溶于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療程3~4日。
上述除液體療法作為基本療法外,其他治療任選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