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鑒別診斷】
(一)中毒性菌痢 與乙腦流行季節相同,多見于夏秋季,但起病比乙腦更急,多在發病一天內出現高熱、抽搐、休克或昏迷等。乙腦除暴 發型外,很少出現休克,可用1%~2%鹽水灌腸,如有膿性或膿血便,即可確診。
(二)化膿性腦膜炎 病情發展迅速,重癥患者在發病1~2天內即進入昏迷,腦膜刺激征顯著,皮膚常有瘀點。腦脊液混濁,中性粒細胞占90%以上,涂片和培養可發現致病菌。周圍血象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可達2萬~3萬/mm3,中性粒細胞多在90%以上。如為流腦則有季節性特點。早期不典型病例,不易與乙腦鑒別,需密切觀察病情和復查腦脊液。
(三)結核性腦膜炎 無季節性,起病緩慢,病程長,有結核病史。腦脊液中糖與氯化物均降低,薄膜涂片或培養可找到結核桿菌。X光胸部攝片、眼底檢查和結核菌素試驗有助于診斷。
(四)其他 如脊髓灰質炎、腮腺炎腦炎和其他病毒性腦炎,中暑和惡性瘧疾等,亦應與乙腦鑒別。
【預防】
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和治療病人,但主要的傳染源是家畜,尤其是未經過流行季節的幼豬,近年來應用疫苗免疫幼豬,以減少豬群的病毒血癥,從而控制人群中乙腦流行。防蚊和滅蚊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環節,特別是針對庫蚊的措施。進行預防接種是保護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使用的是地鼠腎組織培養制成的滅活疫苗,經流行季節試驗,保護率可達60%~90%.一般接種2次,間隔7~10;第二年加強注射一次。接種對象為10歲以下的兒童和從非流行區進入流行區的人員,但高危的成人也應考慮。接種時應注意:①不能與傷寒三聯菌苗同時注射;②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和慢性酒精中毒者禁用。有人報導乙腦疫苗注射后(約2周后)出現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經口服強的松龍(2mg/kg?天)迅速恢復。疫苗的免疫力一般在第二次注射后2~3周開始,維持4~6個月,因此,疫苗接種須在流行前一個月完成。
【預后】
病死率在10%左右,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大多恢復,暴發型和腦干型患者的病死率較高,多于極期因呼吸衰竭而殘廢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