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狂犬病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 17014―1997

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狂犬病(Rabies)又稱恐水病(Hydrophohia),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侵犯神經系統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屬人獸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狂犬病多因被感染的犬、貓或野生動物咬傷而感染的,病死率近乎100%。本病表現癥狀典型、獨特,基本根據臨床即可診斷。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出。

  本標準由天津市傳染病醫院負責起草。

  本標準起草人:朱理珉、余書文。

  本標準由衛生部委托技術歸口單位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負責解釋。

  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狂犬病的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本標準適用于各級、各類醫療、保健衛生防疫機構人員對狂犬病的診斷報告和處理。

  2 診斷原則主要依靠本病流行病學史及典型獨特的臨床表現即可做出臨床診斷。

  3 診斷標準

  3.1 流行病學史有被犬、貓或其他宿主動物舔、咬史。

  3.2 臨床癥狀

  3.2.1 愈合的咬傷傷口或周圍感覺異常、麻木發癢、刺痛或蟻走感。出現興奮、煩躁、恐懼,對外界刺激如風、水、光、聲等異常敏感。

  3.2.2 “恐水”癥狀,伴交感神經興奮性亢進(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壓增高),繼而肌肉癱瘓或顱神經癱瘓(失音、失語、心律不齊)。

  3.3 實驗室檢查

  3.3.1 免疫熒光抗體法檢測抗原:發病第一周內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膚切片,用熒光抗體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陽性。

  3.3.2 存活一周以上者做血清中和試驗或補體結合試驗檢測抗體、效價上升者,若曾接種過疫苗,中和抗體效價需超過1∶5000. 3.3.3 死后腦組織標本分離病毒陽性或印片熒光抗體染色陽性或腦組織內檢到內基氏小體。

  3.4 病例分類

  3.4.1 臨床診斷病例:具備3.1加3.2.1或3.2.2. 3.4.2 確診病例:具備3.4.1加3.3的任一條。

  4 處理原則

  4.1 將病人嚴格隔離于較安靜、光線較暗的單人病房,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4.2 病人分泌物、排泄物嚴格消毒處理。

  4.3 加強對呼吸、循環等系統并發癥的監護。

  4.4 對癥處理:補充水電解質及熱量,糾正酸堿平衡失調;對煩躁不安、痙攣者輪流使用各種鎮靜劑,如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及冬眠藥物等。有腦水腫給脫水劑。防止呼吸肌痙攣導致窒息,必要時作氣管切開,間歇正壓給氧。有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血壓升高時,可用β-受體阻滯劑或強心劑。

  5 預防

  5.1 管理傳染源。

  5.2 傷口處理。

  5.3 疫苗接種。

  附錄 A(標準的附錄)

  狂犬病的預防

  A1 管理傳染源加強犬的管理,野犬應盡量捕殺,家犬應進行登記與疫苗注射。狂犬立即擊斃、焚毀或深埋。

  A2 傷口處理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清洗所有傷口和搔傷處,反復沖洗至少20min,再用75%乙醇或2%碘酒涂擦。如創傷深廣、嚴重或發生在頭、面、手、頸等處,皮試陰性后可在創傷處做高效免疫血清浸潤注射。傷口在數日內暫不縫合。也可酌情應用抗生素及破傷風抗毒素。

  A3 疫苗接種目前,我國所應用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為狂犬病固定毒(aG)適應株,接種于原代地鼠腎單層細胞,培養后收獲病毒液,加入甲醛溶液滅活后經濃縮3~5倍,再加氫氧化鋁制成。

  A3.1 接種對象凡被狂犬病或其他瘋動物咬傷、抓傷時,應及時注射本疫苗。

  A3.2 用法A3.2.1 一般咬傷者于0(第1天,注射當天)、3(第4天,以下類推)、7、14、30天各注射疫苗1安瓿(液體疫苗2mL,凍干疫苗1mL或2mL),兒童用量相同。嚴重咬傷者,除按上述方法注射疫苗并應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于0天注射疫苗的同時合用抗狂犬病血清。凡聯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者必須在全程疫苗注射完畢后再注射2~3針加強針,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或10、20、90天加強。

  A3.2.2 在三角肌注射。

  A4 抗狂犬病免疫血清的應用A4.1 凡已知確系狂犬或其他患狂犬病動物舔咬者必需在注射疫苗的同時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特異性免疫球旦白。

  A4.2 咬傷部近中樞神經系統或傷情嚴重者必須與疫苗同時應用。

  A4.3 抗狂犬病血清應用劑量:人源性抗血清(特異性免疫球旦白)20IU/kg.異源性抗血清40IU/kg. A4.4 應用異源性抗血清需做過敏試驗,方法是使用抗血清1/10~1/100稀釋血清0.1mL做皮內注射,30min后皮丘紅暈小于1cm為陰性,可注完全量。若為陽性可逐步加量脫敏注射用完全量。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