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1.急性重型肝炎又稱急性肝衰竭。
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多有勞累、精神刺激、妊娠等誘因。病情發展迅猛,黃疸急劇加深、消化道癥狀明顯加重、肝臟迅速縮小、出血傾向嚴重,并出現精神神經癥狀,如嗜睡、性格改變、煩躁不安、昏迷,即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凝血酶原活動度(PTA)<40%者。
2.亞急性重型肝炎又稱亞急性肝衰竭。
發生于急性黃疸型肝炎病期2周到6個月內,表現為極度乏力、食欲缺乏、頻繁嘔吐、腹脹明顯、黃疸進行性加重等重型肝炎的表現。肝細胞壞死明顯,但同時伴有增生,故肝臟無明顯縮小??刹l腦水腫、消化道大出血、嚴重感染、電解質紊亂等。PTA<40%,凝血酶原時間顯著延長。如出現肝腎綜合癥,預后極差。
3.慢性重型肝炎
臨床表現同亞急性重型肝炎,有發病基礎①慢性肝炎和/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HBsAg攜帶者;③不具備上述;①②但有慢性肝病體征及生化檢測改變等④肝穿刺支持。
按新標準又分為:
(1)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礎上出現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償。
?。?)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礎上,肝功能進行性減退導致的以腹水或門脈高壓、凝血功能障礙和肝性腦病等為主要表現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償。
4.淤膽型肝炎:
主要表現為急性黃疸型肝炎較長期(2~4個月或更長)肝內梗阻性黃疸,黃疸具有三分離特征,即消化道癥狀輕,ALT上升幅度低,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或凝血酶原活動度下降不明顯與黃疸重呈分離現象。臨床有全身皮膚瘙癢及大便顏色變淺或灰白,肝大及梗阻性黃疸的化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