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糖尿病并發癥主要為冠心病、腦血管病、腎病、眼底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等,諸癥發生的病理基礎在于血液黏稠度高,凝聚性增加而致血液瘀滯及由此造成的組織缺氧,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其與中醫血瘀有共同的病理基礎,即血流不暢,脈絡瘀阻。因此血瘀是導致糖尿病并發癥的關鍵,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合理使用活血化瘀藥物是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的基本原則。
并發冠心病
多因久病體虛而致氣虛血瘀。糖尿病病人其血液流變學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全血還原黏度、纖維蛋白等各項指標的增高,說明患者血液黏濃凝聚性增高,使血液流動緩慢,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并發冠心病的病理基礎。而中醫認為,此時氣虛血瘀是其主要病機,且氣虛、血瘀互為因果;故益氣活血祛瘀為主要治法,此時多以黃芪益氣,配以丹參、桃仁、紅花等活血祛瘀。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芪具有強心和擴張血管作用;丹參、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通絡開竅,是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的有效之劑。
并發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出現的細胞代謝異常,不可避免地影響神經系統。微血管的改變是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的重要原因。中醫歷代醫家認為,糖尿病初期雖陰虛燥熱為其病理特點,而久病氣虛,久病入絡,脈絡瘀阻而致經脈失養。故氣虛血瘀才是并發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原因。因而在治療上除益氣養陰外,更需配以活血化瘀藥。如當歸、雞血藤、赤芍、地龍、桃紅、水蛭等以通經活絡。研究表明,不僅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而且在多環節、多部位上改善血管痙攣,減輕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保護生物膜,有效控制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
在臨床治療糖尿病過程中,在辨證的基礎上,配以活血化瘀法,不僅可以有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對糖尿病各類并發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