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息肉痔又名懸膽痔、垂珠痔。《瘡瘍經驗全書》曰:“息肉痔,質嫩鮮紅,兒童多見。”“垂珠者,其形下垂如珠也。”《外科大成》曰:“懸膽痔,生于臟內,懸于肛外。”
息肉痔是因濕熱下注,腸道氣機不利,瘀血濁氣凝聚,或風氣客于腸中,氣血搏結而成。以腸內粘膜上發生有蒂或無蒂的贅生物,可有息肉樣痔脫出肛外為主要表現的瘤病類疾病。
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所說的直腸息肉。
[診斷依據]
1.多有便血,血色鮮紅,可伴有粘液,或有肛門墜脹。
2.排便時可有腫物脫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納或可用手推復位。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
3.肛門指診:可觸及低位息肉或高位帶蒂息肉,腫物多柔軟、光滑、可活動。
4.直腸鏡檢查:贅生物有蒂或廣基,表面為粘膜樣組織,單發或多發。
[鑒別診斷]
1.懸珠痔:位于肛門齒線附近,呈三角形或圓錐形,可有蒂,質較硬,色灰白,可脫出,一般不出血。
2.鎖肛痔:肛門墜脹,便血,色紫暗,可伴有粘液或膿血,指診可觸及腫塊,質硬,表面凹凸不平,病理檢查可資鑒別。
[辨證論治]
1.風傷腸絡證:便血鮮紅,滴血、帶血或射血,息肉表面充血明顯,脫出或不脫出肛外,舌紅,苔白或薄黃,脈浮數。疏風清熱潤燥。
2.氣血瘀滯肛門證:腫物脫出肛外,不能回納,疼痛甚,表面紫暗,舌紫,脈澀。行氣化瘀。
3.脾虛氣陷證:腫物易脫出肛外,表面增生粗糙,或有少量出血,肛門松弛,舌淡,苔薄,脈弱。補氣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