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肛門失禁在《諸病源候論》稱“大便失禁”。
肛門失禁是因脾腎氣虛,中氣下陷,或肛門損傷,使肛門失攝,不能控制氣體與排便。以神志清楚而排氣并有稀便自行遺出為主要表現的不固類疾病。
本病西醫學亦稱肛門失禁或大便失禁。
[診斷依據]
1.多有肛門損傷或手術病史。
2.肛門皮膚感覺遲鈍,不能隨意控制氣體、液體甚至糞便。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
3.肛門閉合不全,粘膜脫出,肛門指檢可觸及疤痕、缺損、肛管直腸收縮乏力。
4.肛管壓力測定:收縮壓、靜息壓下降。
5.肛電圖檢查:肛周肌肉興奮性下降。
[鑒別診斷]
各種疾病中出現神志昏迷而大便失禁時,為疾病的癥狀之一,不得單獨診斷為肛門失禁。
[辨證論治]
1.脾氣不固證:大便不能完全控制,伴有神疲乏力,納谷欠佳,或有泄瀉、脫肛,肛門指檢肛管松弛,舌淡苔薄,脈弱。補氣固攝。
2.腎虛不固證:大便不能控制,病程較長,伴有頭暈乏力,腰酸耳鳴,肛門指檢肛門松弛,舌淡,脈沉細無力。補腎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