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肛門濕瘍是因濕熱污濁之邪下注,結聚于肛門部皮膚。以肛門部皮膚起五疹、瘙癢、滲液等為主要表現的濕瘡類疾病。
本病即西醫學所說的肛門濕疹。
[診斷依據]
根據皮損表現一般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
1.急性濕瘍:發病急,病程短,初起時肛門皮膚損害可有紅斑、丘疹、滲出、糜爛、結痂、脫屑等。輕者微癢,重則瘙癢劇烈,難以忍受,呈間歇性或陣發性發作,夜間增劇。
2.亞急性濕瘍:由急性濕瘍遷延不愈而來,病情較緩慢,水皰不多,滲液少,尚有紅斑、丘疹、鱗屑、痂皮、糜爛等。
3.慢性濕瘍:由急性或亞急性濕瘍日久不愈轉變而成,肛門皮膚增厚粗糙,呈苔蘚樣變,彈性減弱或消失,伴有皸裂,顏色棕紅或灰白色,皮損邊界不清楚,瘙癢劇烈,病程較長,常久延不愈,反復發作。
[鑒別診斷]
肛腸癢:肛門皺襞肥厚,可見苔蘚樣變,可有放射狀皸裂,多數無滲出,僅見干性抓痕及血痂。
[辨證論治]
1.肛門濕熱證:以急性、亞急性濕瘍較為多見。若表現為潮紅、腫脹、糜爛、滋水浸成片,結痂,瘙癢或伴有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等癥狀,為熱重于濕,清熱祛濕。龍膽瀉肝湯219加減。若起病緩慢,皮損以丘疹、瘡疹為主,滋水較多,或伴有倦怠無力,納呆,大便溏,苔白膩,脈滑等癥狀,為濕重于熱。除濕清熱。
2.血虛風燥證:以慢性濕瘍為多見,反復發作,病程較長。皮損肥厚,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結痂脫屑等,或伴有頭暈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無力。養血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