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血瘤是指體表血絡擴張,縱橫叢集而形成的腫瘤。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大多數為先天性,其特點是病變局部色澤鮮紅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軟腫塊,邊界不清,觸之如海綿狀。相當于西醫的血管瘤,常見的有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
【診斷】
1.毛細血管瘤多在出生后1~2個月內出現,部分在5歲左右自行消失,多發生在顏面、頸部,可單發,也可多發。多數表現為在皮膚上有紅色丘疹或小的紅斑,逐漸長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質軟可壓縮,色澤為鮮紅色或紫紅色,壓之可褪色,抬手復原。
2.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質地柔軟似海綿,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腫物有很大的壓縮性,可因體位下垂而充盈,百分百考試網整理或隨患肢抬高而縮小,在瘤內有時可捫及顆粒狀的靜脈石硬結,外傷后可引起出血,繼發感染,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潰瘍。
【鑒別診斷】
血痣指壓其色澤和大小無明顯改變,應與毛細血管瘤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