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常見的一種生殖系統綜合征。前列腺炎臨床上有急性和慢性、有菌性和無菌性、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的區別,其中以慢性無菌性非特異性前列腺炎最為多見。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將前列腺炎分為四型。主要表現以會陰、小腹脹痛,排尿不適,尿道灼熱為主。其特點是發病緩慢、病情頑固、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本病屬于中醫的“白濁”、“勞淋”或“腎虛腰痛”等范疇,因病位在精室,故又稱“精濁”。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相火妄動,所愿不遂,或忍精不泄,腎火郁而不散,離位之精化成白濁;或房事不潔,精室空虛,濕熱從精道內侵,濕熱壅滯,氣血瘀阻而成;病久傷陰,腎陰暗耗,可出現陰虛火旺證候;亦有體質偏陽虛者,久則火勢衰微,易見腎陽不足之象。
西醫認為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復雜,可能是由于致病菌通過血行和淋巴傳播到前列腺,或后尿道及泌尿生殖系其他部位的感染向前列腺直接蔓延,或尿液逆流人前列腺管所引起;也有可能是支原體或衣原體等致病微生物直接經尿道上行感染所致;或與免疫因素有關。
【診斷】
1.臨床表現
臨床癥狀表現不一,患者可出現輕微的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內灼熱不適或排尿不凈之感;有的在排尿終末或大便用力時,自尿道滴出少量乳白色的前列腺液。多數患者可伴有腰骶、腹股溝、下腹及會陰部等處墜脹隱痛,有時可牽扯到恥骨上、陰莖、睪丸及股內側。部分患者因病程較長可出現陽痿、早泄、遺精或射精痛等,或伴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腰酸乏力等神經衰弱癥狀。
直腸指檢前列腺多為正常大小,或稍大或稍小,觸診可有輕度壓痛。有的前列腺可表現為軟硬不均或縮小變硬等異常現象。
2.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前列腺分泌物涂片檢查,白細胞每高倍視野在10個以上(正常為10個以下)或成堆聚集,而卵磷脂小體減少。尿三杯試驗可作為參考。前列腺液培養有利于病原菌診斷。但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占絕大多數,細菌培養多呈陰性。
【鑒別診斷】
1.慢性子癰(附睪炎)陰囊、腹股溝部隱痛不適,類似慢性前列腺炎。但慢性子癰(附睪炎)附睪部可觸及結節,并伴輕度壓痛。
2.前列腺增生癥大多在老年人群中發病;尿頻且伴排尿困難,尿線變細,殘余尿增多;B超、肛診檢查可進行鑒別。
3.精囊炎精囊炎和慢性前列腺炎多同時發生,除有類似前列腺炎癥狀外,還有血精及射精疼痛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