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古今醫(yī)統(tǒng)》說:“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白膜侵睛又稱白膜蔽睛、白膜遮睛等。
白膜侵睛是因肺火上炎,或陰虛火旺所致。以白色翳膜自白睛侵入黑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翳病類疾病。
本病多是白睛青藍、火疳等病后遺而成,也可與之同時存在。病變可使整個黑睛均被波及,并因并發(fā)瞳神緊小等病變而致嚴重后果。
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的硬化性角膜炎。
診斷
1.青年女性多見,常單眼發(fā)病,亦可侵及雙眼。多先有白睛青藍、火疳等病。
2.可有畏光、流淚,輕微刺痛等癥。
3.黑睛深處之邊緣,出現(xiàn)舌狀或三角形狀的白膜,尖端朝向黑睛中部。如白睛青藍、火疳等病反復發(fā)作,則白膜逐漸擴大而影響視力。
分型
1.胬肉攀睛:起于大小眥,赤脈肥厚,狀如蟬翼,甚者方逐漸攀及黑睛。
2.火疳:白晴深部向外突起呈暗紅色,推之不動,壓痛明顯,不侵入黑睛,畏光流淚。
辨證論治
1.肝肺實熱證:眼澀不爽,淚熱有眵,白睛紅赤,黑睛上白膜有赤絲兼夾,舌質紅,苔薄黃,脈數(shù)。清肝瀉肺、退翳明目。
2.氣輪濕熱證:病變纏綿難愈,眼癢淚熱,白睛紅赤輕微,黑睛膜色灰白而略帶混赤,有血絲夾雜,可兼見舌紅、苔膩、脈濡或滑。清熱除濕、退翳明目。
3.陰虛火旺證:眼內(nèi)干澀,白睛紅赤不顯,黑睛白膜菲薄兼夾赤絲較細。可兼見面頰潮紅,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細而數(shù)。滋陰清熱、退翳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