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小兒常見病癥――驚風(慢驚風)

發(fā)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概述】

  慢驚風來勢緩慢,以反復抽搐為特征。基本上沒有發(fā)熱,或僅有低熱。慢驚風辨證屬陰屬虛。

  【病因病理】

  慢驚風多見于大病久病之后,氣血陰陽俱傷,或因急驚未愈,正虛邪戀,虛風內(nèi)動;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精氣俱虛,以致筋脈失養(yǎng),風邪人絡。暴吐暴瀉可使津液受損,脾陽胃陰俱虛,土虛木亢,木旺化風,或肝血不足,筋失儒養(yǎng),均可導致慢驚風。急驚風反復抽搐,陰血耗傷,陰虛內(nèi)熱,灼爍筋脈,出現(xiàn)虛風內(nèi)動。大病久病,氣血陰陽受損,也可成慢驚風。總之慢驚風病位在肝、脾、腎,性質(zhì)以虛為主,也有虛中夾實。

  尚有因陽衰陰盛出現(xiàn)的慢驚風,見面色(白光)白,四肢厥冷,口鼻氣冷,手足蠕動,此即慢脾風,是慢驚風中較嚴重的一種。

  慢驚風與現(xiàn)代醫(yī)學“小兒驚厥”中“無熱驚厥”相似。

  【診斷要點】

  1.有嘔吐、腹瀉、急驚風、解顱、佝僂病等病史。

  2.多起病緩慢,病程較長。也具有驚風八候的表現(xiàn)。

  3.根據(jù)不同疾病出現(xiàn)的證候,結(jié)合血液生化、腦電圖、腦脊液(T等檢查,明確原發(fā)疾病。

  【辯證分型】

  1.土虛木亢癥狀:神疲面黃,嗜睡露睛,四肢不溫,陣陣抽搐,大便清稀,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弱。

  證候分析:久瀉脾陽不振,則神疲面黃,大便清稀。陽虛則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弱。土虛木旺,則陣陣抽搐。脾虛則嗜睡露睛。

  2.陰虛風動癥狀:形瘦低熱,手足心熱,肢體拘攣或強直,時有抽搐虛煩便干,舌質(zhì)紅少津,苔光剝,脈細弦數(shù)。

  證候分析:為急驚風或其他熱病,經(jīng)久不愈轉(zhuǎn)化而成。熱久傷陰,肝腎俱虛,虛風內(nèi)動,故肢體拘攣強直,時有抽搐。陰虛則低熱,形瘦,大便于結(jié),舌紅少津等。

  3.氣血兩虛癥狀:肢體困憊,精神疲乏,身熱起伏,語聲低怯,面黃多汗,時時下利,手足搐搦,舌淡嫩,苔薄,脈沉細。

  證候分析:肌肉筋脈及關節(jié)的正常活動,需氣血儒養(yǎng),病久氣血虛虧,出現(xiàn)肢體困憊,精神軟弱,語聲低怯,面黃多汗。氣血已虛,加上時時下利,又傷津液,津血同源,血不養(yǎng)筋,故搐溺不已。舌淡嫩,脈沉細,為氣血兩虛之象。

  4.脾腎陽衰癥狀:面色(白光)白,因門低陷,神萎昏睡,口鼻氣涼,額汗涔涔,撫之不溫,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顫,大便清冷,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證候分析:腎陽衰微,陽氣不運,故面(白光)神萎,口鼻氣涼,四肢厥冷,額汗涔涔。脾土衰敗,肝木侮之,虛風內(nèi)動,故手足蠕動瘛?S.脾陽虛而寒濕內(nèi)盛,則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均為脾腎陽衰之象。

  【分型治療】

  1.土虛木亢治則:溫運脾陽,扶土抑木。

  主方:緩肝理脾湯加減。

  加減:四肢不溫,加熟附子10克(先煎)、川椒10克;時時抽搐,加僵蠶10克、鉤藤10克(后下);

  大便清稀,加炮姜炭10克。煨葛根10克;神疲乏力,加黃芪10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健脾抑木,調(diào)和營衛(wèi)的方劑方中人參、茯苓、白術、山藥、扁豆、大棗健脾補氣,白芍柔肝抑木,桂枝與白芍、姜、棗又可調(diào)和營衛(wèi),陳皮理氣燥濕。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黨參10克  桂枝10克  白術10克  茯苓10克  白芍10克  山藥10克  炮姜炭10克  鉤藤10克(后下)僵蠶10克  大棗5枚 甘草6克

  2.陰虛風動治則:育陰潛陽,滋水涵木。

  主方:大定風珠加減。

  加減:陰虛潮熱,加銀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

  肢體拘攣強直,加全蝎3克、烏梢蛇10克、地龍10克;陰虛火旺盛者,加黃連3克、阿膠10克(烊沖)。

  主方分析:本方為育陰潛陽熄風的方劑。方用生地、麥冬、麻仁、阿膠滋陰養(yǎng)血,炙甘草、白芍酸甘化陰,牡蠣、鱉甲、龜版育陰潛陽,雞子黃滋陰補中,五味子生津?qū)幧瘛?/P>

  處方舉例:

  生地10克  麥冬10克  麻仁10克  阿膠10克(烊沖)白芍10克  牡蠣30克(先煎)鱉甲15克  龜版15克  五味子6克  炙甘草6克  全蝎3克  地龍10克

  3.氣血兩虛治則;養(yǎng)血益氣。

  主方可保立蘇湯加減。

  加減:利下不止者,加山藥10克、扁豆10克、炮姜炭10克;抽搐者,加天麻10克、鉤藤10克(后下)、牡蠣30克(先煎)。

  主方分析:本方為補氣養(yǎng)血,滋補肝腎的方劑。

  方中黃芪、黨參、白術健脾補氣,當歸、白芍滋補陰血,山茱萸、枸杞子、補骨脂、核桃補益肝腎,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甘草調(diào)和諸藥。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黨參10克  白術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山茱萸10克  枸杞子10克  補骨脂10克  天麻10克  鉤藤10克(后下)棗仁10克  甘草6克

  4.脾腎陽虛治則:溫補脾腎,回陽救逆。

  主方:固真湯加減。

  加減:額汗涔涔,手足蠕動,加龍骨30克(先煎)、牡蠣30克(先煎);大便清稀,加山藥10克、炮姜炭10克、補骨脂10克;四肢厥冷,氣陽虛甚者,可另煎紅參4.5~6克,每日分2次口服。

  主方分析:本方為補氣溫陽,溫補脾腎之方。方中黃芪、人參、白術、茯苓、山藥健脾補氣,附子、肉桂溫補腎陽,甘草調(diào)和諸藥。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黨參ID克  熟附子10克(先煎)肉桂6克  山萸肉10克  補骨脂10克  白術10克  茯苓10克  龍骨30克(先煎)牡蠣30克(先煎)紅棗5枚  甘草6克

  【中成藥】

  【簡便方】

  【其它療法】

  針刺:上肢取內(nèi)關、曲池、合谷,下肢取承山、太沖,牙關緊閉取下關、頰車。用于治療肢體強直與搐溺。

  【注意事項】

  1.保持病室安靜,減少刺激,保證患兒安靜休息。

  2.長期臥床患兒,常改變體位,并用酒精摩擦受壓部位。昏迷、抽搐病兒,常吸痰,保持呼吸道暢通。

  3.積極治療引起慢驚風的原發(fā)疾病。

百分百考試網(wǎng)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