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小兒常見病癥――過敏性紫癜

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概述】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主要累及毛細血管的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特點除皮膚紫癜外,常有過敏性皮疹、關節腫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感染、藥物、食物等均可成為本病的相關因素。起病多較急,多見于6歲以上的兒童與青年。本病屬中醫“血證”范疇。

  【病因病理】

  本病由于感受風熱之邪,濕熱內蘊,熱毒郁蒸肌膚,與氣血相搏,脈絡被血熱所傷,以致血不循經,滲于肌膚之間,積于皮下而發為紫癜。本病的表現以陽證、熱證、實證為主,若遷延日久,反復發作,臟腑氣血受損,瘀阻脈絡,也可表現為虛證或虛實夾雜。由于小兒形氣未充,臟腑嬌嫩,外邪易襲,與氣血相搏,灼傷脈絡;若氣血瘀滯腸絡,中焦氣血阻遏則腹痛便血;若風熱與內蘊之濕相搏,下注膀胱,灼傷下焦之絡測為尿血;若瘀滯于關節內,則關節腫痛。

  【診斷要點】

  1.發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曾進食魚、蝦、蟹、蛋及服用某些藥物(如氯霉素、安乃近、異煙肼等)。

  2.皮膚紫癜多見于下肢及臀部,兩側對稱,以近關節伸面為多,為高出皮面的鮮紅到深紅色丘疹、紅斑或蕁麻疹樣,大小不一,有時發癢。

  3.有些患兒可出現無定位的腹部隱痛或陣發性絞痛。或有膝、踝等處關節腫痛及出現血尿。

  4.血嗜酸性細胞可增高。若損傷腎臟,尿常規可有紅細胞、蛋白質、管型等。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可陽性。

  【辯證分型】

  1.風熱傷絡癥狀:起病較急,先有咳嗽、咽痛、惡風、發熱等,紫癜色鮮紅,呈丘疹或紅斑,下肢與臀部為多,大小不一,高出皮面,伴有搔癢,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證候分析:風熱之邪襲表,故有發熱、惡風、脈浮數等表證。風熱之邪與氣血相搏,血不循經則發為紫癜。四肢乃諸陽之本,陽絡受損,故多發于四肢。舌質紅,苔薄黃,均為風熱傷絡之象。

  2.血熱妄行癥狀:起病急,皮膚紫癜大小不一,斑色鮮紅,心煩口渴,發熱面赤,或有大便秘結。可伴鼻衄、齒衄、便血、尿血,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數有力。

  證候分析:常見于病之早期,熱毒內伏,迫血妄行,滲于肌膚測有瘀點、瘀斑。屬實證、熱證,故發熱面赤,口渴心煩。血上出清竅則鼻衄,損傷胃絡則齒衄,損傷腸絡則腹痛,灼傷膀胱血絡則尿血。

  3.血瘀氣滯癥狀:紫癜色深,色澤暗紅,時有腹痛,或關節腫痛,伴惡心嘔吐,舌質暗紫,苔薄黃,脈滑數。

  證候分析:邪郁化熱,灼傷血絡,反復發作,臟腑氣血瘀滯,故紫癜色深而紅。瘀阻于腸絡,不通則痛,故有腹痛;瘀阻于關節則見腫痛。舌暗紫苔黃,脈滑數,均為血瘀氣滯之象。

  4.肝腎陰虛癥狀:起病較緩,或遷延多日,瘀斑色暗紅,時發時隱,伴腰脊酸軟,煩躁盜汗,午后低熱,頭暈耳鳴,血尿遷延不止,舌質偏紅,脈細數。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虛火內生,灼損血絡,血隨火動,故紫癜時發時隱,并有煩熱盜汗,頭暈耳鳴等。

  陰絡暗傷,血不循經測見血尿。香偏紅,脈細數,均為肝腎陰虛之象。

  【分型治療】

  1.風熱傷絡治則:祛風清熱,涼血止血。

  主方:連翹敗毒飲加減。

  加減:咳嗽,加板藍根30克、桔梗3克;瘙癢明顯,加蟬衣6克、地膚子10克;體溫較高,加生石膏30克、寒水石15克;口渴引飲,加生地10克、蘆根30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清熱疏風之劑,方中荊芥、防風、羌活、薄荷等祛風解表,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桔梗、生甘草清利咽喉,前胡宣肺止咳,茯苓可健脾化濕。

  處方舉例:

  荊芥10克  防風10克  銀花10克  連翹10克  桔梗3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柴胡6克板藍根30克  蟬衣6克  生甘草6克

  2.血熱妄行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黃湯加減。

  加減:有尿血者,加大薊草10克、小薊草10克;

  大便出血,加地榆炭10克、槐花炭10克;腹中作痛,加木香6克、白芍10克;大便秘結,加生大黃10克(后下);高熱,加寒水石15克、紫雪散1.5克(吞服)。

  主方分析:犀角地黃湯為涼血清熱之要方。方中犀角清熱涼血、解毒化斑,生地黃養陰清熱、涼血止血,赤芍、丹皮涼血散血、活血祛瘀。犀角可用水牛角替代。

  處方舉例: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黃10克  赤白芍各10克  丹皮10克  紫草10克  山桅10克  寒水石15克  黃芩10克  生甘草6克  茅根30克

  3.血瘀氣滯治則: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主方:桃紅四物湯加減。

  加減:時有腹痛,加木香6克、白芍10克;關節腫痛,加桑枝10克、牛膝10克;音質暗紫,加三七10克、丹參10克。

  主方分析: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補血調營之劑。方中四物湯補血調血,加桃仁、紅花活血化瘀。

  處方舉例:

  桃仁10克  紅花10克  生地黃10克  當歸10克  川穹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丹參10克  木香6克  甘草6克

  4.肝腎陰虛治則:滋陰益腎,涼血止血。

  主方:知柏地黃湯、大補陰九加減。

  加減:潮熱者,加鱉甲15克、地骨皮10克;盜汗者,加牡蠣30克(先煎)、碧桃干10克;頭暈耳鳴,加枸杞子10克、女貞子10克。

  主方分析:知柏地黃湯為補腎要方,六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后兩味有瀉火清熱、滋陰潤燥的作用。

  大補陰丸為滋陰降火之劑,方中熟地、龜版滋陰填精,滋水以制火,黃柏、知母情泄相火,滋陰以保真陰,豬脊髓益精補髓。

  處方舉例:

  黃柏10克  知母10克  生熟地各10克  女貞子10克  枸杞子10克  龜版15克(先煎)山萸肉10克  澤瀉10克  地骨皮10克  甘草6克

  【中成藥】

  1.犀角解毒九  每日2次,每次1.5~3克吞服。用于血熱妄行。

  2.銀翹解毒片  每日2次,每次4片吞服。用于風熱傷絡。

  3.十灰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衄血、尿血、便血時。

  【簡便方】

  1.防風15克,烏梅10克,紅棗10枚,生甘草6克,水煎服。用于各型實證紫癜,有抗過敏作用。

  2.丹參15克,紫草10克,大青葉15克,赤芍10克,地黃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積極尋找引起本病的各種原因,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驅除體內寄生蟲。避免服食引起過敏的食物與藥物。

  2.注意平時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3.急性期或有出血時,應臥床休息,限制患兒活動,并消除患兒緊張情緒。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