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小兒常見病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概述】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小兒時期常見的出血性疾病,其特點為自發性出血,血小板減少。近年研究,發現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關免疫球蛋白及補體C3升高,因此認為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發病年齡以5歲以下兒童多見。本病屬中醫“血證”范疇。

  【病因病理】

  病因有外感、內傷之分,兩者均可導致血不循經,溢于肌膚,發為紫癜。小兒形體不足,氣血未充,衛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熱伏血分,內搏營血,灼傷絡脈,迫血妄行,絡傷則血溢,血不循經,滲于脈外,留于肌膚,發為紫癜。疾病反復,則可陰血受損,或心脾受損。陰血受損測生內火,陰虛火旺,血隨火動,傷及血絡,血不循經,溢于脈外而成紫癲。心脾受損,心生血,脾統血,心脾氣虛,生血受礙,統血失職,血失所附,不能循于脈內,溢于脈外,發為紫癜。若病情遷延,日久漸見脾腎之陽受損,導致真氣虧損,生血有礙,則紫癜也會反復發作,不易痊愈。

  【診斷要點】

  1.起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膚、粘膜有瘀點、瘀斑或血腫,一般不高出皮面。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較多。鼻衄、齒衄最多見,嘔血、黑糞也有發生,偶有血尿。

  2.本病可分為急性型與慢性型。急性型多見于年齡較小兒童,在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病程在6個月以內,預后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見于較大兒童,病前無明顯病毒感染史,病程遷延數月至數年,出血癥狀較輕,易反復發作。

  3.化驗  血小板計數減少,小于50X109/L時可見自發出血。出血時間延長,血塊收縮不良,相關血小板抗體(PAlgG、PAIgM)及相關血清補體(PAC3)升高。束臂試驗陽性。

  【辯證分型】

  1.血熱妄行癥狀:病前有外感風熱病史。起病較急,紫癜紅潤鮮明,常密布成片,伴鼻衄、齒衄,可有發熱,面紅心煩,口渴欲飲,或尿色紅,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證候分析:見于急性型,風熱之邪傷及營血,熱毒內盛,灼傷血絡,血溢脈外,故見紫癜。衛分證未罷,邪正交爭,可見發熱,面紅。血隨火升,上出清竅,則為鼻衄、齒衄。移熱下焦,灼傷腎與膀胱,則有小便出血。舌紅苔黃、脈浮數,均為血熱妄行之象。

  2.陰虛火旺癥狀:皮膚散在瘀點瘀斑,時發時止,下肢尤甚,可有鼻衄、齒衄,低熱盜汗,手足心熱,心煩不寧,口干咽燥,音質紅,苔少乏津,脈細數。

  證候分析:多見于慢性型,陰虛火旺,血隨火動,損傷血絡,發為紫癜。虛火上擾清竅,損及粘膜血絡,則可見鼻齒衄血。陰津虛虧,虛火內擾,故見低熱盜汗,手足心熱,心煩口干等。舌紅苔少乏津,脈細數,則為陰虛火旺之象。

  3.氣不攝血癥狀:紫癜反復出現,瘀點瘀斑色澤較淡,病程較長,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納呆食少,頭暈心悸,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多見于慢性型,病程較長,心脾氣虛,生血統血失職,血不循經,溢于脈外,發為紫癜。氣虛則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血虛則面色萎黃,頭暈心悸。

  舌淡紅苔薄,脈細弱,均為氣不攝血之象。

  4.脾腎陽虛癥狀:紫癜色暗,下肢較多,有鼻衄、齒衄,形寒肢冷,面色?s白少華,頭暈神疲,納少便溏,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

  證候分析:常見于慢性型,日久脾腎陽虛,氣血不足,統血失司,血滲于脈外,故紫癜色暗。陽虛之證測有形寒肢冷,面(白光)少華,頭暈神疲。脾陽虛,運化失職,則納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均為脾腎陽虛之象。

  【分型治療】

  1.血熱妄行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黃湯、五味消毒飲加減。

  加減:煩渴喜飲,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瘀點瘀斑較多,加紫草10克、仙鶴草10克;鼻衄,加白茅根30克、藕節炭10克;齒衄,加人中黃10克、參三七10克;尿血,加小薊草10克、仙鶴草10克;大便秘結,加生大黃6克(后下)。

  主方分析:犀角地黃湯為涼血清熱要方,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清熱涼血、解毒化斑,生地黃養陰清熱,赤芍、丹皮涼血散血。因本型病人起病急,多因外感風熱引起,熱毒較盛,故與清熱解毒的五味消毒飲同用,方中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紫花地丁均有良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

  處方舉例:

  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黃10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生石膏30克  銀花10克  野菊花10克  紫花地丁10克  連翹10克  玄參10克生甘草6克  茅根30克

  2.陰虛火旺治則: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主方:大補陰丸加減。

  加減:低熱者,加青蒿10克、鱉甲15克;盜汗者,加牡蠣30克(先煎)、地骨皮10克;鼻齒衄血,加仙鶴草10克、茅根30克。

  主方分析:大補陰丸為滋陰降火之主方。方中熟地、龜版滋陰填精,滋水以制火,黃柏、知母清泄相火,降火以保陰,豬脊髓益精補髓。

  處方舉例:

  黃柏10克  知母10克  生熟地各10克  龜版15克  鱉甲15克  玄參10克  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  丹皮10克  甘草6克

  3.氣不攝血治則:補氣攝血。

  主方:歸脾湯加減。

  加減:納呆便稀,加山藥10克、焦六曲10克;頭暈心悸,加制首烏10克、五味子6克;睡眠不寧,加夜交藤10克、合歡皮10克。

  主方分析:歸脾湯為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要方。方中人參、黃芪、白術、甘草補脾益氣,當歸、桂圓肉、棗仁、遠志、獲神補血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姜棗開胃健脾,調和營衛。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黨參10克  白術10克  熟地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旱蓮草10克  遠志10克  仙鶴草10克  阿膠10克(烊沖)甘草6克

  4.脾腎陽虛治則:溫補脾腎。

  主方:右歸九加減。

  加減:頭暈神疲,加黃芪1O克、黨參10克;瘀點色暗,加參三七10克、丹參10克;大便塘薄,加菟絲子10克、炮姜炭10克。

  主方分析:右歸丸為溫補腎陽,填精補血之要方。方中熟地黃滋腎填精,附子、肉桂溫腎補陽,山萸肉、山藥、枸杞子、菟絲子補肝益腎,鹿角膠溫補腎陽、填精補髓,當歸補血養肝,杜仲補腎強筋。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生熟地各10克  山藥10克  山美肉10克  枸杞子10克  菟絲子10克  鹿角膠10克(烊沖)杜仲10克  當歸10克  旱蓮草10克

  【中成藥】

  1.烏雞白鳳丸  每日2次,每次半丸研服。用于氣不攝血。

  2.把菊地黃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陰虛火旺。

  3.寧血糖漿  每日3次,每次5~10毫升口服。用于各型紫癜。

  【簡便方】

  1.枸杞子10克,紅棗10枚,黨參15克,雞蛋2個,加水同煮,食蛋飲湯,連服7天。用于氣不攝血。

  2.景天三七15克,劉寄奴10克,茜草10克,水煎服。用于紫癜有鼻、齒齦等出血時。

  3.生石膏30克,焦黃柏15克,兒茶6克,五味子15克,濃煎含口,每次5~10分鐘,治有齒衄者。

  4.靈芝菌100克煎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急性出血期,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避免外傷。并注意觀察病情,如神志、呼吸、血壓、脈象及出血情況等。

  2.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生活起居,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并注意保暖。

  3.飲食清淡,富于營養,飲食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嘔血、便血時,宜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忌堅硬及粗纖維食物。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