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辨證論治――小兒發(fā)熱

發(fā)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小兒之病,多有發(fā)熱,所以先了解發(fā)熱,以后一切疾病就比較容易分析了。發(fā)熱不算一種病,只是一種現(xiàn)象,所以不要見熱即退,而應該分析發(fā)熱原因,從根本解決發(fā)熱問題。否則一味退熱,或令病遷延不愈甚至加重,或令病邪深藏體內,治不徹底。很多人一遍遍用退燒藥,卻從不找根本原因,最后歸結為小兒體弱發(fā)熱。一味鎮(zhèn)壓,后患無窮,必從根本尋解決和疏導方法,治國如此,治水如此,治病也如此。

  《黃帝內經(jīng)》說“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寒傷形,熱傷氣?!薄皻鈱嵳撸瑹嵋??!薄队子准伞穼⑿喊l(fā)熱簡單分為四大證?U表熱,里熱,虛熱,實熱。

  一、表熱:小兒無故發(fā)熱,多由外感風寒。其證喜人懷抱,畏縮,惡風寒,不欲露出頭面,面帶慘色,不渴,清便自調,吮乳口不熱,或鼻塞流涕,或噴嚏,渾身拘急。此表熱也。初起時一汗可解(小而不可發(fā)大汗,易傷元氣,以后再說)。

  二、里熱:發(fā)熱時,喜露頭面仰身臥,揚手擲足,揭去衣被,渴欲飲水,吮乳不休者,口渴也,吮乳口熱,小便赤,大便閉。此里熱也。宜解利之。

  三、虛熱:多從大病之后,或溫熱,或潮熱,如潮汐有定期也,或渴或不渴,大小便如常。宜補之。

  四、實熱:面赤腮燥,鼻孔干焦,喜就冷,或合面臥,或仰面臥,露出手足,揭去衣被,大渴不休,大小便秘。宜微下,但不可以大瀉。

  以上四熱為綱,其下雜證為目,有綱有目,小兒熱可辨。

  1、傷風發(fā)熱,其證自汗身熱,呵欠,目赤多睡,惡風喘急。此因解換褓裳,受風所致。治宜解肌,柴葛桂枝湯,熱退之后,略宜滋陰。

  2、傷寒發(fā)熱,其證無汗身熱,呵欠頓悶,項急面赤,喘急惡寒,口中氣熱。此因脫換受寒所致。治宜惺惺散。熱退后,微服沆瀣丹,以防內熱。

  3、既傷風寒,發(fā)熱,又兼吐瀉者,不可發(fā)散。此脾胃虛怯也。但以五苓散煎送理中丸。

  4、傷熱發(fā)熱,多在夏月。其證身熱自汗,作渴昏睡,手足俱熱。此因天氣過熱,而包裹過濃,受其熱也。人參白虎湯以解其熱,次以調元生脈散補之。

  5、傷暑發(fā)熱,夏月有之。其證身熱自汗,作渴昏睡,手足冷。此由高堂廣廈,陰冷太過,中氣受傷所致。先以調元生脈散補其氣,次服四君子湯以防吐瀉。

  6、心熱者,渾身發(fā)熱,面青自汗,心悸不寧,脈數(shù)煩躁,狂叫恍惚,此心熱也。導赤散加黃連。

  7、夜熱者,夜間作熱,旦則退去,此血虛也。六味地黃東加龜板、當歸、白芍,斂納陰氣。

  8、傷寒無汗,服表藥而汗出,其熱不退,又復下之,熱仍不退,乃表里俱虛,氣不歸元,陽浮于外,此為虛熱,不可誤用寒涼,即當和其胃氣,裨陽氣收斂,其熱自退。四君子東加炮姜。

  9、疳熱者,形色黃瘦,食不長肌,骨蒸盜汗,泄瀉無恒,肚大腳小。多起于大病之后,失于將息,又或傷饑食飽,脾氣受傷。六君子東加當歸、白芍。

  10、壯熱者,一向熱而不已。由氣血壅實,五臟生熱。郁蒸于內,則睡臥不安,精神恍惚;蒸發(fā)于外,則表里俱熱,燥急喘粗,甚則搐搦。以導赤散煎湯送瀉青丸,大小便秘者,集成沆瀣丹。百分百考試網(wǎng)搜集整理

  11、煩熱者,躁擾不安,五心煩躁,四肢溫壯,小便赤澀。此心經(jīng)有熱,宜導赤散加麥冬、梔仁。

  12、積熱者,面赤口瘡,大小便黃赤。此表里俱實。或因內傷酒面,煎炒炙炸,或誤投峻補之藥;或外因濃棉爐火,溫暖過度,皆能生熱。此人事所致,宜沆瀣丹清解之。

  13、虛熱者,或汗下太過,津液枯焦,或大病之后,元氣受傷,皆能生熱。其證困倦少力,面色青白,虛汗自出,神慢氣怯,四肢軟弱,手足厥冷。此氣虛發(fā)厥,血虛發(fā)熱,大虛證也。四君子東加炮姜,甚則加附子,熱退以平劑調之。

  14、客熱者,乍有乍無。邪熱干心,則熱形于額,故先起于頭面,而后身熱,恍惚多恐,聞聲則惕。此正氣虛而熱邪勝,故邪正交爭,發(fā)熱無定,乍進乍退,如客之往來莫測也。導赤散先徹其邪,后以團參散護其正氣。

  15、血熱者,每日已午時發(fā)熱,過夜則涼。此心經(jīng)血熱也。輕則導赤散,重則四順散。

  以上僅為發(fā)熱綱目,了解后多有裨益。實際應用中,病有多變,以后逐一解釋,以求簡便易懂。就以往經(jīng)驗看,常見小兒發(fā)熱主要是積食、風寒、嬰兒急疹、生長熱(如長牙)、驚嚇。只要掌握好這幾種就可以應付日常問題,以后一一重點分析,發(fā)熱各有原因,應辨別情況治療用藥,其中風寒需立刻用藥食調養(yǎng),其他不用緊張,不可以一概點滴、殺菌,徒傷身體遺后患。

  文內所列藥物均為《幼幼集成》所載驗方,本人并未嘗試,慎重使用。載藥方在此,目的是讓家長能對疾病與用藥有所了解,并不建議立時應用。如需應用,必能辯證,才保安全,不知辯證,一律不可用。

百分百考試網(wǎng)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