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小兒常見病癥――急性支氣管炎

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概述】

  本病以咳嗽為主要癥狀,大多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或見于傳染?。ㄈ缏檎?、百日咳等川寸。病原多為病毒,也可由細菌引起,如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桿菌等。細菌、病毒混合感染亦常見。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為多。本病屬中醫“咳嗽”范疇。

  【病因病理】

  小兒形氣未充,肺脾之氣不足,衛外不固,易受六淫之邪侵襲,是本病致病的內在因素。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從口鼻而入,肺氣受郁,宣降失常,清肅之令不行,影響肺氣宣肅則發為咳嗽。肺氣為風邪所郁,津液失于宣散,津液內停,聚而為痰。故咳嗽一證,病位主要在肺。而風邪又為陽邪,化熱最速,故風寒之邪,極易化熱傳里,而致痰熱內蘊。

  【診斷要點】

  1.起病可急可緩,開始多有上呼吸道感染。

  2.一般不發熱,亦可有低熱或中等度發熱。初起干咳,漸漸有痰,可由粘痰變為膿痰,咳劇可引起嘔吐。兩肺聽診呼吸音粗糙,有時可聽到少許干??音或濕??音。

  3.X線檢查,可見肺門陰影增深,肺紋理增粗。

  合并細菌感染,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增高。

  【辯證分型】

  1.風寒咳嗽癥狀:初起咳嗽頻作,喉癢聲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涕,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證候分析:風寒外束,表衛失固,故有發熱頭痛、惡寒無汗、鼻有清涕等表證。風寒束肺,肺氣不宣,則發為咳嗽。寒凝津液,故痰色發白。苔白、脈浮緊為風寒之證。

  2.風熱咳嗽癥狀:咳嗽不爽,痰黃粘稠,口渴咽痛,發熱頭痛,惡風微汗出,舌苔薄黃,舌質紅,脈浮數。

  證候分析:風熱外犯,表衛不固,故有發熱頭痛。

  惡風咽痛等表證。風熱襲肺,肺氣不宣,清肅之令失常,則咳嗽。熱灼津液,故痰稠而黃。苔黃質紅、脈浮數為風熱之證。

  3.痰熱咳嗽癥狀:咳嗽痰多,色黃稠粘難咯,發熱面赤,煩渴欲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見唇紅鼻衄,舌苔黃,舌質紅,脈滑數。

  證候分析:表邪化熱,痰與熱相搏結,阻于氣道,肺失清肅,故咳而多痰。熱盛煎熬津液,故痰色黃稠,咯之不暢。里熱內盛,故便干溲赤、煩渴鼻衄、苔黃質紅。脈象滑則為痰,數則為熱。

  【分型治療】

  1.風寒咳嗽治則:散寒宣肺。

  主方:金沸草散加減。

  加減:體溫高者,加羌活10克、川桂枝6克;惡寒怕冷,加蘇葉10克、麻黃4.5克;痰多色白,加象貝母10克、白芥子10克;舌苔白膩,加蒼術10克、厚樸10克。

  主方分析:金沸草散為發散風寒、止咳化痰常用方。金沸草即旋覆花,與前胡均為降氣化痰之品,荊芥、細辛、生姜發散風寒,半夏燥濕化痰,甘草、大棗甘緩和中,赤芍和營泄熱,以防本方溫燥太過。

  處方舉例:

  旋覆花10克(包煎)荊芥10克  白前6克半夏10克  陳皮6克  細辛3克  茯苓10克  杏仁10克  生姜2片  甘草6克

  2.風熱咳嗽治則: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方:桑菊飲加減。

  加減:咽部紅痛,加板藍根15克、蒲公英15克;

  痰黃量多,加象貝母10克、葶藶子10克;大便干結,加麻仁10克、全瓜萎10克。

  主方分析:桑菊飲是祛風熱、止咳嗽的方劑。方中桑葉、菊花疏風清熱,為本方主藥,連翹清熱透表,薄荷解表散邪,杏仁、桔梗宣肺止咳。

  處方舉例:

  桑葉皮各10克  菊花10克  連翹10克  淡豆豉10克  薄荷6克(后下)桔梗3克  杏仁10克  黃芩10克  前胡10克  甘草6克

  3.痰熱咳嗽治則:清肺止咳化痰。

  主方:清寧散加減。

  加減:痰黃而稠,加陳膽星10克、黛蛤散10克(包煎);咳嗽發熱,加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大便秘結,加全瓜萎10克、竹瀝1支(沖)。

  主方分析:清寧散為清瀉肺氣,化痰止咳的方劑。方中桑白皮清熱瀉肺,葶藶子瀉肺化痰,赤茯苓化濕清熱,車前子利水止咳。

  處方舉例:

  桑白皮10克  杏仁10克  葶藶子10克  赤茯苓10克  車前子10克(包煎)黃芩10克  象貝10克  魚腥草15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本病辨痰十分重要,如痰白為寒,痰黃為熱。痰稀白有沫為風痰,痰黃粘而稠為肺熱內盛,痰中帶血為肺火內熾。寒痰常用自前、白芥子、象貝母、制南星;而熱痰用前胡、海浮石、海蛤殼、天竺黃、竹瀝等。

  【中成藥】

  1.半夏露  每日3次,每次5~10毫升口服,適用風寒咳嗽。

  2.猴棗散  每日2次,每次0.3~0.6克吞服,適用風熱或痰熱咳嗽。

  3.祛痰靈  每日2次,每次1/2~1支口服,適用風熱或痰熱咳嗽痰液較多時。

  【簡便方】

  1.蘇葉10克,陳皮10克,白蘿卜片15克,水煎后加紅糖一匙調服,適用風寒咳嗽。

  2.桑白皮、佛耳草、江剪刀草、魚腥草各15克,水煎服,適用風熱或痰熱咳嗽。

  【其它療法】

  【注意事項】

  1.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冷與感冒。秋冬季節,注意胸肩部保暖。

  2.咳嗽期間,少吃甜食、油膩食物及海鮮,多食水果與蔬菜。

  3.加強體格鍛煉,注意戶外活動,增加抗病能力。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