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新生兒一般口中多含有從母體帶來的羊水或污血穢物,必須立即清除干凈,這叫拭口。如果護理不及時,讓小兒吞下腹中,將產生種種不利影響。
新生兒一般口中多含有從母體帶來的羊水或污血穢物,必須立即清除干凈,這叫拭口。如果護理不及時,讓小兒吞下腹中,將產生種種不利影響。解毒就是藥物讓小兒吮吸,用帛蘸藥水揩擦其口、舌、齒、頰,使口腔及咽喉部清潔,使吞下的穢物或從吐出,或從便下,或解其毒于體內。拭口與解毒,一直被歷代醫家作為新生兒常規護理之一,而給予高度重視。
「原文」小兒初生,便以綿裹指,拭①口中及舌上青泥惡血②,……若不急拭,啼聲一發,即入腹成百病也。(《外臺秘要。卷三十五》)
「注釋」①拭:揩,擦。②青泥惡血:這里指污穢不潔的液汁。
「釋義」胎兒一生下來,就先用綿裹食指,揩去新生兒口中和舌上的穢惡污血(以免阻塞喉間造成窒息)。……如不立即擦干凈,嬰兒一旦發生哭聲,穢惡污血就會進入腹內造成許多疾病的發生。
「原文」兒若吞之①,成痞病②死。(《千金翼方。卷十一》)
「注釋」①之:代詞,指穢惡污血。②痞病:古病名。為五積之一的脾積,也指胸前脹悶不舒的證候。
「釋義」如果新生兒吞下穢惡污血,將會成為痞病,甚至死亡。
「原文」華佗預解小兒胎毒神方:甘草一指節長,炙碎,以水一合,煎取一合,以綿染點兒口中。與以一蜆殼①,當吐出胸中惡汁,嗣后②俟兒饑渴,更與之,能令兒智慧無病,長生壽考③。(《華佗神醫秘傳。卷八》)
「注釋」①蜆殼:貝殼做的磨墨文具,此處作量具用。②嗣后:嗣,接續,承繼。嗣后即以后,稍后。③壽考:《說文解字》:云:“考者,老也。”即壽老,長壽之意。
「釋義」華佗預先解除小兒胎毒的神方:甘草一指長(外臺為中指一節),??碎,用水兩合,煎后取一合。用絲綿沾來讓新生兒吮吸,也可以給他吃一蜆殼的甘草汁,當能吐出胸腹中的穢惡液汁。稍后等嬰兒饑餓或口渴時,再給他吮吸甘草汁。這樣可以使新生兒聰明智慧,健康無病,壽命久長。
「原文」初生三朝,即用三黃湯①解其胎毒,服三四日后,每日投金銀花湯②,至彌月③而止。可保其痘稀,而少瘡瘍之患。若遇寒冬之月,或小兒體寒質薄,則專用金銀花湯亦可。(《筆花醫鏡。卷三》)
「注釋」①三黃湯:黃芩、黃柏、川黃連、大黃各一錢,濃煎,將絲綿乳頭狀,蘸藥時時令吮,每日五六次,不必盡劑。②金銀花湯:金銀花一味,煎服如上法。③彌月:滿月。
「原文」小兒初生……于兒未啼之時,令精巧婦女①,輕指探兒口,挖去污血。隨以甘草湯……然后看兒面色。若身面俱紅,唇舌赤紫,知其必有胎毒,每日用鹽茶,但不可太咸,以帛蘸洗其口,去粘涎,日須五六次。此法至神至異,世所不知。蓋兒之胎毒,藏于脾胃,口中多有粘涎,其馬牙、鵝口、重舌、木舌,皆從此起。每日拭洗,則毒隨涎去,病從何來?……倘胎毒重,直須洗過周歲方得……倘兒面唇淡??此為胎寒,不可用茶,惟以淡姜湯洗拭,每日一二次足矣。(《幼幼集成。卷一》)
「注釋」①精巧婦女:精明靈巧的婦女。
「按語」古代醫家對拭口和解毒是非常重視的。如果護理得好,新生兒將聰明智慧,健康成長,即是感邪也病變輕淺,易于調治。反之,如果穢惡污血吞入腹內,將遺患無窮。所以,他們把拭口和解毒作為新生兒必不可少的常規護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