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治療
1.治療原則 降氣化痰,止咳平喘。
2.常用穴位 肺經、內八卦、板門、膻中、定喘、肺俞、脅肋等。
3.常用手法 推法、揉法、摩法、搓法、拿法、擦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法:面對患兒先作頭部常例手法,推攢竹(開天門)30次,推坎宮(分頭部陰陽)30次,揉太陽30次。繼而分別按揉膻中、乳旁、乳根穴,每穴1~2分鐘。起寬胸宣肺之功效。再治療手部穴位,補脾經500次,運內八卦400次,掐四橫紋,每橫紋3~5次,揉板門500次,特別是揉板門結合搓、擦脅肋100次能降氣平喘。
在患兒背面,以中指定大椎,食、環兩指分別置于左右定喘穴(大椎旁0.5寸,屬經外奇穴),用三指揉,各100次,雙指揉肺俞100次,分推肩胛骨100次;左右向擦肺俞穴,以熱為度,拿肩井3~5次結束治療。
(2)隨證加減:
寒喘者:加推上三關300次,按揉風池10~20次,擦脊柱及兩側膀胱經,均以熱為度。
熱喘者:加清肺經300次,清大腸200次,退下六腑300次,推脊300次,揉豐隆100次。
虛喘者:補肺經300次,補腎經500次,揉丹田3~5分鐘,按揉足三里20次,雙指揉肺、脾、腎俞各1分鐘。
注意事項
1.若經推拿治療無效者,應立即補液、吸氧、控制感染等綜合治療。
2.依據中醫冬病夏治的觀點,在伏天予以推拿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另外,在發作后緩解期的推拿治療,可起預防作用和減輕發作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