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嬰幼兒腹瀉的針灸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體針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四縫、長強。

  配穴:天樞、關元、神闕、曲池、三陰交。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一主穴,如效不顯可加用或改用配穴。以30號1寸長毫針,針足三里,直刺5~6分,施以捻轉提插或震顫(雀啄)之法,約運針30秒~1分鐘后起針。四縫以毫針(26號)或三棱針點刺,擠去黃白色粘液。長強,取俯臥位,于尾骨端下緣進針,沿尾與直腸之間剌入5~8分,小幅度快速捻轉2分鐘后出針。神闕穴在肚臍下緣進針6~8分,捻轉5~7次出針。天樞、關元、三陰交針法同足三里。熱度較高時,曲池穴宜點刺出血。

  艾灸

  (一)取穴

  主穴:中脘、天樞、神闕、止瀉。

  配穴:足三里、上巨虛;嘔吐加內關、公孫;發燒加大椎、曲池。

  止瀉穴位置:前正中線,臍下2.5寸。

  (二)治法

  主穴為主,如效果不顯著或某些癥狀明顯時,加取配穴1~2穴。主穴用灸法:以神闕穴為中心,向上下左右之穴位,用艾卷盤旋施灸15~30分鐘,每日2~3次。配穴用刺法,得氣后略作提插捻轉即去針,每日1次。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