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新生兒出血癥和晚發性維生K缺乏癥

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新生兒出血癥是一種因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生理性下降所致的自限性疾病,正常足月兒多在生后2~5天發病,早產兒可延至2~3周發病,出血部位以消化道多見。

  新生兒出血癥的發病原因是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這些凝血因子的合成必需維生素K參與,所以又稱為維生素K依賴因子)在肝內全成不足,從而引起出血。引起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的原因有:

  ⑴正常人除從食物中直接獲取維生素K外,腸道細菌也能合成一部分,但新生兒出生時腸道內無細菌,所以維生素K 合成很少;

  ⑵維生素K 的吸收依賴與膽汁,但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膽汁中膽酸含量低,影響了維生素K的吸收;

  ⑶初生兒吃奶量少且母乳中維生素K含量低(母乳中維生素K含量為15μg/L,牛乳為60μg/L)。

  新生兒出血癥多數病例為胃腸道出血,表現為吐血或咖啡樣物,大便帶血或黑便,其次是皮膚、臍部出血。需要說明的是,凡在正規醫院出生的嬰兒,一般都常規預防性注射維生素K,所以實際上本病的發病率不是很高,治療的主要措施也是注射維生素K.

  晚發性維生素K 缺乏癥多見于出生后1~2月的純母乳喂養的嬰兒,純母乳喂養使維生素K攝入不足是發病主要原因,而腹瀉影響維生素K吸收和使用抗生素、磺胺藥抑制消化道正常菌群,減少了維生素K在腸道的合成常常是誘因。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常表現為急性顱內出血,患兒面色蒼白、煩躁哭鬧、抽搐、神志不清,病情兇險,預后不良。所以有人主張對3月以內的母乳喂養的嬰兒,尤其經常腹瀉或應用抗生素者每月注射維生素K一次,以預防本病的發作。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