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證候:屢受外邪,面色萎黃或少華,形體消瘦或肌肉松軟,少氣懶言,或咳喘遷延,自汗多汗,食少納呆,大便不調,舌質淡,苔薄白,脈弱無力,指紋淡。
辨證本證多見于素體陽氣不足,加之后天失調,喂養不當,乏乳早斷之小兒。肺氣虛則無力衛外,故屢受外邪,或咳喘遷延,多汗;脾氣虛不僅運化失職,也乏生化之源,以致氣血不足以充養肌膚、上榮于面,故面黃少華,肌肉松軟,食少納呆,大便不調。
本證以屢受外邪,面色萎黃,自汗多汗,食少納呆為特征。
治法:健脾益氣,補肺固表。
主方:四君子湯合玉屏風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丹溪心法》)
常用藥:炙黃芪、黨參、白術、茯苓、陳皮、防風、甘草。
多汗者,加浮小麥、五味子固表止汗;納少厭食,加雞內金、炒谷芽、生山楂開胃消食;便溏者,加炒苡仁、蒼術健脾化濕;便秘積滯者,加萊菔子、瓜蔞仁、枳殼,或重用王氏保赤丸,以導滯消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