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產(chǎn)后大便難[中醫(yī)婦科]

發(fā)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概述】

  產(chǎn)后以大便不暢,或大便干結(jié),或數(shù)日不解,難以解出者,稱為“產(chǎn)后大便難”。

  【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腸道燥結(jié),失于滋潤,傳導不利所致,主要原因有:

  1.血虛津燥產(chǎn)后失血過多,營虛津虧,腸道失于濡潤而致。

  2.氣虛失運素體氣虛,因產(chǎn)耗氣,大腸無力傳送所致。

  3.傷食腑結(jié)產(chǎn)后傷食,熱結(jié)腸道,腑氣不通。

  【診斷要點】

  本病之特點是分娩后排便困難,一般飲食如常,且無腹痛、嘔吐等伴見癥狀。與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有別。

  【辯證分型】

  1.血虛津燥產(chǎn)后大便干燥,數(shù)日不解,面色萎黃,心悸失眠,皮膚不潤,腹無脹痛。苔薄,舌質(zhì)淡,脈細。

  2.氣虛失運產(chǎn)后大便數(shù)日不解,時有便意,臨廁無力努責,汗出氣短,便后倦怠疲憊。苔薄,舌質(zhì)淡,脈虛緩。

  3.傷食腑結(jié)大便不暢或秘結(jié)不通,脘腹脹滿,口中穢臭,心煩易怒。苔黃或黃燥,舌紅,脈弦或弦數(shù)。

  【分型治療】

  1.血虛津燥治法:養(yǎng)血潤燥。

  方藥:四物湯加味。

  當歸12克熟地20克炒白芍10克川芎6克肉蓯蓉15克火麻仁12克柏子仁12克首烏15克加減:神倦氣短自汗者,加黨參9克、黃芪12克、山藥9克;脘腹脹滿者,加山楂9克、六曲9克、枳殼9克、川樸6克、制大黃6克、全瓜萎9克;口干咽燥、舌紅少津者,加麥冬9克、生地9克、玄參9克、花粉10克、石斛9克、玉竹9克;五心煩熱、脘腹痞脹者,加生大黃3克(后下)、黃連3克、山梔9克、生地12克、地骨皮9克。

  2.氣虛失運治法:益氣潤腸通便。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味。

  黃芪20克陳皮6克升麻10克柴胡6克當歸10克炙甘草6克黨參12克火麻仁12克郁李仁12克山藥12克加減:腹脹痞滿者,加木香6克、枳殼9克、川樸6克、制大黃6克;心悸失眠者,加柏子仁9克、益智仁9克;氣陰兩虛、口干咽燥者,加麥冬9克、五味子6克。

  3.傷食腑結(jié)治法:清熱導滯通便。

  方藥:當歸承氣湯加減。

  當歸10克生大黃9克(后下)玄明粉9克(沖)厚樸10克枳殼10克炙甘草5克

  【中成藥】

  1.番瀉葉9克,煎湯代茶。

  2.麻仁丸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

  3.更衣膠囊每日2~3次,每次3~6粒,吞服。

  4.常通舒沖劑每日2~3次,每次20克,沖服。

  5.枳實導滯丸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

  【簡便方】

  1.生大黃10克,泡茶飲服。

  2.開塞露1只,肛塞。

  3.黃芪9克、麻仁9克、白蜜1匙、陳皮5克,煎湯飲服。

  【其它療法】

  1.臨廁時用兩食指按壓迎香穴,同時努責大便。

  2.針刺大腸俞、足三里等穴。

  3.耳針埋穴:大腸區(qū)。

  4.虛秘:肺俞、肝俞、天樞等穴(補法)。

  實秘:中脘、足三里等穴(瀉法)。

  【注意事項】

  1.要防止本病發(fā)生,產(chǎn)后應早期起床活動。

  2.多飲水,亦可用蜂蜜沖水飲服,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煎傅之品。

  3.產(chǎn)后多亡血傷津,身體較為虛弱,如有腑實便燥,對苦寒峻瀉之品,需慎用。一旦大便通暢,應立即停止,再辨證改用他藥。同時養(yǎng)成每日定時排便之習慣。

百分百考試網(wǎng)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