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濟陰綱目》稱月經后期為“經候愆期”。《傅青主女科》稱其為“經水后期”。
月經后期多因腎虛、血虛、沖任不足,或血寒、氣滯、痰濕阻滯沖任等所致。以月經周期延后7天以上,連續2個周期以上為主要表現的月經類疾病。
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所說月經失調中的月經稀發。
[診斷依據]
1.多發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婦女。
2.月經周期延后7天以上。
3.連續2個月經周期以上。
4.婦科檢查、B超或氣腹造影排除子宮及卵巢器質性疾病。
[鑒別診斷]
1.絕經前后諸癥:發病年齡在45~52歲左右,月經延后漸至閉經,或月經周期,先后不定,有烘熱汗出,易激動等癥。百分百考試網搜集整理
2.閉經:連續3個月以上未行經。
3.胎漏:早孕后45~50天,出現陰道下血,尿妊免試驗陽性,B超檢查可見妊囊。
[辨證論治]
1.胞宮寒滯證:月經周期延后,色暗量少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則減,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暖宮散寒。
2.胞宮虛寒證,月經周期延后,量少色暗,質稀如屋漏水,腹痛綿綿,喜按喜暖,腰脊酸冷,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溫經暖宮調經。
3.肝血虧虛證,月經周期延后,量少色淡,小腹隱痛,頭暈眼花,心悸少寐,面色無華或萎黃,舌質淡紅,脈細弱。養血調經。
4.肝郁氣滯證:月經周期延后,量少色暗或夾有小血塊,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疏肝理氣。
5.痰濕凝結胞宮證:月經周期延后,量多少不一,色淡而粘稠,形體肥胖,胸悶脘脹,惡心欲嘔,舌苔白膩,脈濡或滑。祛痰燥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