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07 共1頁
念珠菌陰道炎亦稱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女性常見的陰道炎癥。80%以上的病原體是白色念珠菌(即白陰道假絲酵母菌),為條件致病菌,10~20%非孕婦女陰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極少,不引起癥狀,只有在全身及陰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時病菌大量繁殖才出現癥狀。常見發病誘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及廣譜抗生素,還有胃腸道念珠菌、應用避孕藥;長期穿緊身化纖內褲、肥胖的患者因其會陰局部溫度及濕度增加,念珠菌易于繁殖引起感染。
念珠菌可寄生于陰道、口腔、腸道,一旦條件適宜可引起感染,這3個部位的念珠菌可互相傳染。少部分患者可通過性交直接傳染,亦有通過接觸感染的衣物間接傳染。
念珠菌陰道炎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灼痛,可伴尿頻、尿痛及性交痛。陰道分泌物增多,可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樣;外陰、陰道粘膜可見紅斑、水腫、粗糙呈刺狀。
典型病例不難診斷,取白帶做常規檢查找到菌絲即可確診。治療方面,全身、局部用藥均可。同時要消除誘因,若有糖尿病應積極治療;及時停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勤換內褲,用過的內褲、盆、毛巾用開水燙洗。
經治療后癥狀、體征消失,白帶檢查正常后又出現的感染稱為復發,一年內出現念珠菌陰道炎達4次即為復發性念珠菌陰道炎。部分患者有誘因,但大部分患者復發機制不明。此類患者最好做真菌培養確診及藥敏試驗指導治療,另外,此病容易在月經前復發,故治療期間每次經前復查白帶。抗真菌治療分為初始治療和維持治療,局部用藥7-14天,并根據培養結果口服敏感的抗真菌藥,復查白帶正常后間隔口服藥物或局部用藥,共6個月,期間除監測療效,還要注意藥物副反應,及時處理。有癥狀的性伴侶應進行念珠菌檢查及治療,預防女性重復感染,無癥狀者無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