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廣東省景點導游詞:梅州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導游詞

發布時間:2010-01-20 共1頁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們現在前往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它位于大浦縣西河鎮車龍村,是一個以客家文化為附題的鄉村旅游景區。

  大家知道嗎?我們客家人的祖先也是黃河流域的漢人,東晉時因避亂遷到贛水流域,于唐末至北宋年間南移到廣東路的韶、循、梅、惠各州。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江西客家人文天祥丞相起兵勤王,許多閩、贛客家人參加起義軍,直抵粵東梅州。后來,閩、贛的客民更是大規模的遷居梅州。當時的地方官員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將他們列入“客籍”,稱為“客戶”、“客家”,這就是“客家人”稱謂的由來。開始時這些客家人仍保持聚族而居的傳統,按姓氏的山坡上結茅扎寨居住,所以在梅州各地,至今留下不少帶有“圍”字、“寨”字的地名。這些圍、寨后來才發展為磚砌瓦蓋的方形、半圓形圍屋。

  客家人無論遷徙到哪里,當地良田早有歸屬,他們只能鉆進偏僻的山區,而且常受當地土著的排擠欺凌,遭山賊土匪的侵擾搶掠。為了一致對外,他們聚族而居,將單身小屋組合成連居大屋,變成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式住宅。所以,無論是殿堂式、圍龍式、縱列式,還是“四點金”、“五鳳樓”都沿襲了這種理念。

  殿堂式,是在閩西的“府第式”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模仿古代中原官邸府宅的建筑形式。這種建筑一般是“三堂二橫一圍”或“三堂四橫兩圍”。所謂“三堂”就是依宅基中軸線建造橫列的上、中、下三座堂。每座堂中間是大廳,兩旁為廂房。下堂(前廳)用作迎賓接客;中廳常為長輩議事、節慶設宴的地方上堂(祖堂)供奉先祖牌位。所謂“兩橫”、“四橫”就是在堂的兩旁,分別建一排或兩排與中軸線平行(縱向)的房屋,給族內各房人丁入住。午后是封閉的,屋后和兩側的外墻一般都不開窗的。若開著,也是很窄長的小石窗,作向外瞭望和射擊之用。當全部外門關閉,外墻就像是一道防御工事,整座宅子就像是一座城堡。

  圍龍屋只是在殿堂式的橫屋后面,加建半月形的圍墻式房屋,“圍墻”內可分隔成十幾至二十幾個房間,把屋圍起來。“圍墻”合攏處正中有間供奉宅神的“龍廳”,所以稱“龍圍”。

  各位游客,圍龍屋無論大小,大門前多有一塊長方形的禾坪及一個半月形的池塘。禾坪主要用作曬谷,池塘則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的作用。屋后最內層圍龍的弧線與上堂后的直線之間的空地稱為“花頭”,可栽種花果樹木。半月形的池塘與層層馬蹄形的圍龍組成一個太極圖,透視出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的理念。一座圍屋內臥室、大小廳堂、廚房、廁所、倉庫、水井,甚至豬圈雞窩,一應俱全,完全是中國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典型縮影。

  我們現在前往參觀民俗文化村主體建筑——光祿第就是一個殿堂式與圍龍式結合的建筑群。

  【光祿第外】我們眼前的建筑就是光祿第了。它背靠樹木茂密的山丘,兩旁有延伸的山麓,屋前是一望無際的稻田。大家可能不知道,客家人建屋時特別重視“地理風水”。客家俗諺“山中少堆土,枉勞一世苦”、“羅盤差一線,富貴不相見”、“后高前下,多牛足馬”。光祿第的“風水”,正是符合“堂局”的要求。

  由于光祿第前低后高,我們從遠處就能看清它“三堂四橫”的布局:大門圍墻內分上、中、下三座屋,兩邊各兩列橫屋。在左右外層屋盡頭處,筑起圍墻形的房屋,把正屋圍起來。這是不是跟我剛才說的一樣?只不過是它缺了那半月形的池塘罷了。

  【光祿第門廳】大家都看到正門頂上灰塑的“光祿第”三個字了吧,這是李鴻章的手書呢!光祿第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主體建筑“三堂”均為兩層,做西向東。因為西高東低被認為是“魯士”,居住會富貴,會生出好兒孫。建筑面積4180平方米;內有18個廳、13個大井、99個房間;整個建筑工藝精致、繪雕并舉、雄渾嚴謹、氣勢壯觀,是一座超大型圍龍屋。

  【光祿第中堂與上堂】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會、議事的場所。也是整個大屋最講究的建筑空間。那穿鑿鎏金的麒麟鳳凰及飛鳥走獸形態逼真,兩旁廂房的屏風雕刻精細,金碧輝煌,無不體現一代商界大亨的豪華氣派。

  現在中堂還布置了張弼士生平事跡及相關資料圖文展覽,以及仿制擺放原有各種牌匾、燈籠等裝飾物。張弼士是本村人,曾任新加坡總領事,官至光祿大夫(一品大臣),曾受過光緒皇帝、慈接太后、孫中山、袁世凱、張學良、美國威爾遜總統的接見。他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愛國僑領,為客家八賢之一。上堂是置放張弼士牌位和祭祀的地方,上堂左側第一間房為張弼士起居室,兩旁廂房則是內有鴉片床的接待室。

  大廳中懸掛著復原的各種牌匾及燈籠等燈飾,體現出一代商界大亨的豪華氣派。

  【 客家民俗文化暨張裕酒文化展覽館】 光祿第正屋兩邊各有兩排縱向“橫屋”。客家民俗文化暨張裕酒文化展覽館就設在“光祿第”左側第一排橫屋內,一樓下堂房間、中廳為客家民俗文化展廳,展出客家民俗文化相關圖片,特別突出表現大埔各種類型的客家民居及民俗活動的風采;一樓上堂房間為張裕酒文化展廳,展出了張裕釀酒公司的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圖片、產品實物等。

  提起家喻戶曉的“張裕釀酒公司”,各位可能會問:“那不是在山東煙臺嗎?”沒錯,1892年他創辦了山東煙臺張裕葡萄酒釀酒公司,開辟了1000余畝的葡萄園,栽種了25萬余株葡萄。他搜遍國內外名貴釀酒品種,如設龍珠、赤霞珠、解百納等名種。葡萄栽種和釀造均采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1914年,煙臺紅葡萄酒在山東物品展覽會上獲金質獎,同年又獲南陽勸業會最優等獎章。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所以孫中山先生給它題贈“品重醴泉”的獎匾。1913年,張裕公司研制釀造出中國的“苦艾酒”——“味美思”,這種白葡萄酒也是享有盛名。解放后,這兩種就都連續多年被評為國家名酒。

  【上花園】這里就是客家人稱之為“花頭”的光祿第上花園了。

  上花園的右側原有座“無逸亭”,右側和后圍種植了荔枝、木瓜、桃、李、枇杷、黃皮等近百種名優水果。這幾棵荔枝已有百年樹齡,據說還是張弼士親手種下的。

  各位游客,參觀了我國傳統五大民居之一的客家圍龍屋,不知道你對這理想的生活空間有何感想,這里不僅從心里和生理滿足了住戶的需要,還喚起人們內心對人與人之間漸失的和睦親近感情的渴望和向往。

  謝謝大家!現在大家自由參觀,一個鐘頭后請從正門出去上車。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