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20 共3頁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
1.在人類歷史上,對外貿易產生于( )
A.原始社會早期
B.原始社會末期
C.奴隸社會末期
D.封建社會早期
2.與復式稅則相比,單式稅則( )
A.又稱二欄稅則
B.只適用于享有最惠國待遇的國家
C.被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采用
D.不利于實行差別待遇
3.世界市場集團化趨勢的表現之一是國家間的集團化,國家集團化的特點是( )
A.技術轉讓外部化
B.內部市場壟斷而對外加強競爭
C.內部貿易自由化而對外統一貿易壁壘
D.交易市場外部化
4.買方信貸是指( )
A.出口方銀行向本國出口商提供的貸款
B.出口方銀行向外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
C.進口方銀行向外國出口商提供的貸款
D.進口方銀行向本國進口商提供的貸款
5.共同市場與完全經濟一體化相比,前者未實現( )
A.生產要素在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動
B.統一的對外關稅政策
C.貨物在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動
D.統一的對外經濟社會政策
6.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產品成熟期應選擇( )
A.海外直接投資戰略
B.商品出口戰略
C.技術轉讓戰略
D.海外間接投資戰略
7.根據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的農產品協議,對于需要關稅化的農產品,其最低市場準入量應相當于國內消費量的( )
A.10%——20%
B.3%——5%
C.5%——10%
D.1%——3%
8.從需求角度解釋國際貿易產生原因的理論是( )
A.產業內貿易說
B.技術差距說
C.人力資本說
D.偏好相似說
9.與從價稅相比,從量稅( )
A.在商品價格上漲時保護作用更強
B.在商品價格下降時保護作用更強
C.能夠體現公平稅負原則
D.目前被大多數國家采用
10.單因素貿易條件是在凈貿易條件基礎上,考慮( )
A.出口商品勞動生產率提高或降低后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B.進口商品勞動生產率提高或降低后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C.出口商品貿易增加或減少后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D.進口商品貿易增加或減少后對貿易條件的影響
11.在分析直接投資的決定性因素時,內部化理論強調( )
A.最終產品市場的不完全性
B.中間產品市場的不完全性
C.生產要素市場的不完全性
D.金融市場的不完全性
12.如果區域內成員國的所有經濟部門均納入一體化的范疇之內,這種一體化形式稱為( )
A.垂直經濟一體化
B.水平經濟一體化
C.部門經濟一體化
D.全盤經濟一體化
13.當進口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高于所用的進口原材料的名義關稅稅率時,有效關稅保護率( )
A.大于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
B.等于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
C.小于最終產品的名義關稅稅率
D.小于零
14.商品綜合方案的主要內容不包括( )
A.建立國際儲存的共同基金
B.促進制成品的加工和出口多樣化
C.建立多種商品的緩沖存貨
D.擴大商品貿易的補償性資金供應
15.國際租賃業務中,中期租賃的期限一般為( )
A.1——5年
B.1——3年
C.5——10年
D.3——5年
16.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中美雙邊協定簽訂于( )
A.1999年4月15日
B.1999年11月15日
C.2000年2月1日
D.2000年5月1日
17.資源條件較好的發展中大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應選擇( )
A.進口替代型組合
B.出口導向型組合
C.自由貿易型組合
D.混合型組合
18.“在一參加方境內向任何其他參加方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稱為( )
A.過境交付
B.商業存在
C.境外消費
D.自然人流動
19.出口直接補貼的形式是( )
A.提供給廠商比其在國內銷售貨物時更優惠的運費
B.退還或減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稅
C.超額退還間接稅
D.給予廠商現金補貼
20.《洛美協定》規定歐盟對參加協定的發展中國家所提供的進口關稅是( )
A.普惠稅
B.差價稅
C.最惠國稅
D.特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