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1.問題的提出
城區配電系統用戶供電部分,指由降壓變電站起,根據用戶需要將配置好的各電壓等級的電能,經配電網絡送至用戶的系統部分。這部分的整個系統對用戶連續供電能力通常稱為用戶供電系統可靠性,即衡量供電系統對用戶持續供電能力,定義為:在統計期間內,對用戶有效供電時間總小時數與統計期間日歷小時數的比值。由于用戶供電系統可靠性作為考核供電企業“安全生產文明雙達標、創一流”的必備條件,如何預見城市配電系統常見的故障、分析原因,減少對用戶的停電時間來提高可靠性,將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2影響用戶供電可靠性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2.1線路方面
(1)線路非全相運行。原因往往是三相開關中的一相沒有合好或合不上;或者是線路某相嚴重過負荷,而使跌落熔斷器一相熔斷;或者是線路斷線及接點氧化接觸不良等造成的缺相運行。(2)瓷瓶閃絡放電。10kV配電線路上的瓷瓶(針式、懸式)、避雷器、跌落保險的瓷體,常年暴露在空氣中,表面和瓷裙內積污穢,或者是制造質量不良,瓷體產生裂紋,因而降低了瓷瓶的絕緣強度,當陰雨受潮后,即產生閃絡放電,嚴重時使瓷瓶擊穿,造成接地故障。(3)倒桿。由于外力破壞(如車撞電桿,建筑施工向下扔雜物拉倒電桿),或者由于線路斷線或拉線斷,而使耐張桿或直線桿傾桿;或者由于暴風雨、洪水等自然災害及平時缺乏維護,而使桿根土壤嚴重流失或強度不夠而造成倒桿。(4)斷線。由于氣候變化或施工不當,使導線馳度過緊而拉斷導線,外力破壞造成相間短路而燒斷導線或線路長期過負荷,接點接觸不良等。(5)短路。如外力破壞,車撞電桿、鐵絲或樹枝橫落在導線上等,造成兩相或三相導線,不經負荷而直接碰撞接觸,造成混線短接(6) 接地。一相導線斷落在大地上,或搭落在電桿及金具上,或因導線與樹枝相碰,通過樹木接地,瓷瓶絕緣擊穿而接地等。(7)樹害。樹木生長超過了與導線的安全距離,由于不及時砍伐而使樹枝觸碰導線,造成線路接地故障,或者樹枝斷落在導線上,造成線路短路跳閘。(8)柱上油開關故障。油開關分合閘時,由于操作機構或動、靜觸頭故障合不上閘或分不開閘,造成拒合、拒分。(9)跌落熔斷器故障。由于負荷電流大或接觸不良,而燒毀接點;或制造質量有問題,操作人員用力過猛而造成跌落熔斷器瓷體折斷;或由于拉合操作不當而造成相間弧光短路,或絲管調節不當(松動)自動脫落產生缺相。
2.2變電方面
(1)配電變壓器常見故障主要有鐵芯局部短路或燒毀,絕緣損壞;線圈間短路、斷線,對地擊穿;分接開關觸頭灼傷或有放電;套管對地擊穿或放電。(2)戶內 10kV少油或真空斷路器故障主要有開斷關合類故障,如不能可靠開斷、關合、三相不同期等;絕緣性能差,在耐受最高工作電壓及短時過電壓時發生閃絡或擊穿;載流能力差,通過負荷電流及短時故障電流發熱,熔焊,操作機械性能差,如分合閘失靈,或拒分拒合等。(3)開閉所和配電室部分主要故障設施是電纜進、出線,大都發生在電纜中間接頭及電纜端頭短路等故障。(4)電壓互感器故障有鐵磁諧振、受潮短路、絕緣劣化、局放或擊穿。(5)電流互感器故障有二次開路,如引線接頭松、端子壞等;受潮絕緣下降而擊穿;過熱絕緣老化、腐蝕而造成電暈放電或局部放電。
2.3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因素
主要指暴風雨、雪、雷電、洪水、地震的發生而造成系統故障直接影響對用戶和社會供電的中斷。這些因素雖不可抗拒,但可通過預測和預報,做好防范措施減少損失及影響;若一旦發生,積極搶修也可減少損失。
2.4系統和設備的計劃性檢修
這是歷年不可避免的影響因素,但是通過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可以減少這方面的影響因素。如一些供電企業將每年度的單一性計劃檢修改為根據設備技術的具體狀況和條件情況及聯合配電網作業的狀態性檢修做了償試,應該說這是一種由定性的傳統管理方法向科學的定量管理轉變的一個進步。由于一般性事故的發生帶有很大的未知性,難以預測,如:人為或外力破壞、交通運輸事故等造成的倒桿、斷線、短路等。這些都要通過大力宣傳《電力法》和加強維護、及時搶修來減少這些因素。
2.5城市電網的結構影響
由于一些電網結構滿足不了安全標準,即在受端系統內發生任何嚴重單一故障時不能可靠、快速地切除,保持系統穩定;當突然失去任一元件(線路或變壓器)時,其他元件超過事故過負荷規定,從而影響了電力負荷的轉移、轉供能力;市區線路間互聯能力差等。因此對城區網架的要求是在受端系統內發生任何嚴重單一故障時應能可靠、快速地切除,保持系統穩定。當突然失去任一元件(線路或變壓器)時,不得使其他元件超過事故過負荷規定
2.6電源的供電能力
指電廠(或變電站)根據需要,持續、不間斷地提供電力、電量的能力。這一影響因素不是某一局部單位所能解決的,需要有關部門根據負荷增長需要、資金等因素統籌考慮和安排。上述原因均是影響城市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