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危險發生頻度(危險原因水平)
一般情況下, 陌生的或變化的事物的故障概率難以用絕對數值來表示。基于這種原因,“蘇黎世”分析方法采用潛在原因的相對發生頻率,并分為六個種類。按照發生頻率遞減的順序列示如下,它們可作如下描述:
A.頻繁的—— 頻繁的感覺到或很可能頻繁地發生(最高限)。
B.中等的——感覺到幾次或發生幾次。
C.偶然的—— 有時被感覺到或有時發生。
D.很少的——可能被感覺到或可能發生。
E.幾乎不可能的——幾乎不可能被感覺到或幾乎不可能發生。
F.不可能一一實際上不可能發生(最低限)。
為了便于分析,為了恰當地確定發生頻率的類別,可以先明確在某種具體情況下“正常”意味著什么?“正常”應處于上述類別c、D之間,然后以它為基準確定各相對發生頻率的類別。
7風險分布在縱坐標上標出6個危險發生頻度,在橫坐標上標出4個嚴重類別,畫出危險分布網絡(如圖10—2所示)。
按照慣例,自x—Y軸交點開始分別是最小發生頻度和最低的嚴重度,其結果是朝向右上角表示風險增加。
在與之對應的方格內填入連續編號的危險,就能非常直觀地表示風險的位置及種類。
8 防護水平
實際分析時,根據所能接受的風險,規定相應的發生頻率及后果類別,這樣,一個名叫防護水平的曲線就能被確定并畫出,它在風險分布圖上是一條折線(見圖10—2)。公司風險方針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規定防護水平。
在防護水平曲線下和左面的風險都處于理想的防護水平之內,那些在防護水平曲線 上面和右面的風險都超出理想的防護水平。這需要在后面的“風險減少”中進一步的研究。
9風險減少
所有風險都已標注在風險分布圖上。風險減少就是試圖消除所有位于防護水平線之上的風險。如果這樣做是不合理的或者已超出了成本—— 效益分析所規定的范圍,至少要將這些風險降低。
對于那處于給防護水平線以內的風險, 以及仍處于防護水平上的風險, 也都需要決定哪些風險要轉移?哪些風險要由保險單位或合同條款加以保證?哪些風險應保留由公司承擔?需要作一次徹底的檢查以確保所有的風險都已切實地作出了正確的估價。
風險減少的全部內容,連同風險分布狀況、危險編號以及危險名稱(要同危險目錄中的名稱保持一致)一并記錄在風險減少目錄中。根據各自的責任和提供的表格把應采取的修正措施列表(見表10—2)。那些業已采取的措施要勾出并填入取得的效果。這樣,風險減少的整個過程顯得直觀、明了、并能在必要時重新進行風險減少的分析。
(1)重點
風險減少有兩條可行的途徑:其一是在危險嚴重度分類不變的情況下減少危險發生的慨率;其二是在危險發生慨率不變的情況下降低其嚴重度。對風險分布圖而言,第一種情況相當于在垂直方向由上而下,第二種情況則相當于在水平方向上由右到左(圖10—2)。
危險的嚴重程度自然而然地提示了風險減少的重點,從這種意義上講,最大的嚴重度類別即類別I成為第一個重點。按照邏輯,應使這類危險滑著危險發生慨率的方向下降直到期望的防護水平,即由“頻繁發生A”向著“不可能發生F”的方向下降,直到期望水平或至少要降到一個合適的水平。
依照同樣的推論和邏輯,類別Ⅱ(危險的)成為第二個風險減少的重點。然后是類別Ⅲ、Ⅳ。
(2)序列
①一般序列
根據風險分布確立的重點,風險消除、減少的序列建議按如下原則確定:
a.第一步是防止出現不安全狀況或不安全事件被觸發,這就完全消除了危險的危害。
b.假如第一步不能產生理想的結果或者是不合理,作為第二步是保護人們免受潛在不安全狀況事件的影響。
C.如果由于事物或所限定環境的特點,使得第二步也沒仃取得成功, 作為最后一步就是要使不安全狀態或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降至最小。
③ 產品安全
為了達到產品安全,一般的風險減少序列—— 消除、防護和減少—— 可以考慮如下幾個特殊方面。在產品安全中,設汁一個安全產品的責任一般是住丁工程學。住整個工藝開發和改變工藝期間,工程學積極地配合著不安全狀況的消除、減少或控制,這與風險減少的第一個步驟—— 防止不安全事件觸發或避免不安全狀況出現的精神是一致的。住一些特定的情況下,產品的某些方面可能是不安全的,但是不能將其修改(為了保證它預定的性能),這時就要求采取保護措施,保護措施還具有一些工藝功能,只要防護措施適當,一定能保證產品的安全。
不能通過修改設計而消除或不能采取防護措施而避免的不安全狀態被認為是產品的固有危險。對此應該提供這方面的警告和教育,應使人們了解不安全的或潛在的不安全狀況,指出怎樣可以避免這樣的不安全狀況以及不采取措施的后果。這類的警告、告誡或教育不能替代工程技術或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