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綜合性評估
獲得的評估順序尚須與個人經驗及現場需求結合才能形成完整的量測策略。借重個人對于工作場所及工作型態的了解,可使評估更完整。對于熟悉現場之人員所建議的高危害場所,必須將量測優先等級適當的提高,若某一危害因素之風險性尚未完全明了,必須將量測優先度上升一個等級。職業衛生師可利用這些記錄作為輔助工具來評估各種可能風險的量測優先級,并針對迫切性高的風險優先量測。
完整而全面的職業衛生政策不應僅針對少數人員(最高暴露群),而應全面進行系統性的評估。才能鑒定工作場所中各種健康風險、區分危害等級并實行有效的管理。但全面進行暴露評估或環境測定,并不符合經濟與實用性的要求,適當的將工作人員劃分為各種相似暴露群,是一個可行的變通方法。
同一暴露群內,每個人工作類似,可以利用個人單獨或少數人的評估結果代表群內每一個人的暴露狀況。區分相似暴露群絕非新的技術或觀念,但是與傳統作業環境評估程序中,以最高風險群的暴露狀態來評判工廠內工作人員暴露的評估策略相比,具有相當的差異。
職業衛生師可藉由定性調查及定量偵測兩種技巧來劃分相似暴露群。所謂的定性調查主要藉由作業觀察、作業分析、調查等程序來進行;相對的定量偵測法則偏重于人員暴露偵測及統計技術的運用,其應用方法說明如下:
1. 利用定性調查法區分相似暴露群
職業衛生師可藉由觀察、訪談、記錄、調查等方式區分相似暴露群。扎實而有效的定性調查,不但可區分相似暴露群,而且可以初步判斷各暴露群中,那些暴露群需要進一步的偵測分析,或界定某些群需要加強污染改善控制。如此可以大量簡化偵測的樣品數目,使有限的資源有效的應用于最需要了解的重點工作場所,并建立該工作場所內所有人、所有時間、所有健康危害物質的暴露數據。
故相似暴露群應根據實際狀況因地制宜善加區分。依(部門)制程、職務、工作項目一步步將制程分析至最單純的工作單元,再配合各工作單元可能接觸的危害物種類,將復雜的工作環境系統化的加以分析。
2. 利用定量分析數據劃分相似暴露群
累積歷年監測數據加以統計分析,亦可提供職業衛生師作為相似暴露群劃分的依據。理論上暴露型態及暴露量相類似的工作人員可劃分為同一個相似暴露群,相對暴露量有明顯差異的人員必須劃分為不同的暴露群,分別進行暴露評估之測量。
在利用定量數據劃分相似暴露群時最可能遇到的問題是數據量不足,不足以進行統計分析,此時簡易(但準確性較低)的測定方法,如直讀式儀器、擴散式檢知管等方式皆可以考慮先行使用以獲得較多的數據。
綜合而論,利用定量數據劃分相似暴露群的優點是:若數據完整性夠,此法將比單用定性觀察法更能精準的界定各個暴露群,尤其在個別工作人員的工作步驟或工作內容不相似的作業場所中,更能避免錯誤的發生。然而,當工廠僅初步執行暴露評估,尚未累積歷年數據時,卻可能遭受到數據量不足或可信度不足的問題。
3. 定性觀察法與定量監測法整合
一個實用且準確的暴露評估工作必須將定性觀察所得結果及定量偵測數據兩者相結合,以逐步劃分相似暴露群。
定性觀察法的好處是實用且有條理,不論工作場所性質為何,只要逐步的收集制程數據、工作型態數據、危害物數據并依職業衛生師的專業經驗皆可進行相似暴露群之劃分。若主要的暴露方式與制程型態關連性大,而與個人工作型態之關連性較小,則利用定性觀察法即可清楚而明確的劃分相似暴露群,但若工作場所內同一制程操作方式差異性大,每一個工作人員因不同的工作項目導致暴露結果具有顯著不同時,單利用觀察法便無法正確的劃分相似暴露群,此時必須綜合定性觀察與定量監測兩種方法,才得以獲得可靠的結果。
職業衛生師可以先運用定性觀察法劃分初步的相似暴露群,之后再利用監測數據評估所劃分之相似暴露群的合理性。依照上述方法將作業人員分為數個相似暴露群,雖然可以簡化后續的監測工作,但必須了解的是,若劃分錯誤往往可能造成其它未知的風險,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周密的定性觀察配合定量監測數據綜合評估之后再進行相似暴露群之分析。